揭秘:毛泽东“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奇兵说的是谁?
罗炳辉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吕其庆,原题:专访红军将领罗炳辉之子罗新安: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采用更加灵活的运动战与蒋介石周旋。红军在黔北虽数度摆脱敌人尾追,但都没有彻底甩掉敌人,要大幅度地摆脱敌军,一个重要策略就是诱敌。但是,要用少数兵力牵制大量敌人,绝非容易事。毛泽东在思考这一战略决策时,首先想到罗炳辉率领的九军团。“老九”能跑善打,敢于独立作战。 1935年4月1日,红九军团接受中央军委命令,伪装成红军主力,诱敌南辕北辙。在主力红军渡过乌江后,九军团被隔在北岸,前面是滔滔江水,后面是敌人重兵。大敌当前,临危不乱,方显出英雄本色。罗炳辉从大局考虑,果断决定放弃渡江,留下来与敌人周旋战斗。 在罗炳辉的动员和领导下,指战员英勇拼杀,仅菜子坳一战,就以仅17个连的兵力打垮了黔军3000多人,俘敌1800多人,缴获枪支千余、弹药万发。战士们欢呼,“这一仗打得好,是罗团长指挥得好!”菜子坳战斗,成为红军以少胜多的一个战斗典范。 毛泽东同志一生指挥战斗无数,用兵如神,但其平生最得意的一役莫过四渡赤水。罗炳辉领导的九军团,是毛泽东走赢四渡赤水这盘棋最重要的一个棋子。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曲《四渡赤水》,罗新安从青年唱到暮年,打着节奏哼唱这首歌,父亲那高大威武、英勇作战身影浮现在他的眼前。 罗新安两岁半就失去了父亲,对父亲没有太多印象。小时候,他的朋友圈里大多是革命将帅的子女,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说父亲打仗打战的英雄故事,一到这个时候,快乐的罗新安马上不说话了,或是悄悄地走开。回到家,他总缠着妈妈问爸爸去哪了。在罗新安懂事时,妈妈给他念了一首父亲写的十言诗:“正酷暑夜露树下荷塘边,逢明秀安儿同我共帐眠,巧满天无云浩月风清爽。忆暴动成红军内战九载,在敌后抗日屈指已八年。身经数千次战阵今余生,反省服务人民心如日月,牺牲一切忠贞共产主义。尚希子继余正义立志行,求共产社会主义早实现。” 月光如水,树影婆娑,夜风送爽。烽火连天的岁月,常年征战沙场的罗炳辉难得有温馨的家庭生活,看着蚊帐里熟睡的爱妻和孺子,罗炳辉浮想联翩,当年征战沙场的情景在脑海里翻腾,豪情如虹,提笔在油灯下写下这首诗。常年紧张的征战和过度的劳累,使罗炳辉积劳成疾。1946年6月21日,在陈毅等领导同志的守护下,罗炳辉将军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是年49岁。当时,罗新安跟着妈妈在灵堂吃饭,突然跑到棺材旁,边用小手拍打棺材,边叫爸爸吃饭。见此情景,全场无不动容,一片哭声。 当年还是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儿童如今已成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今年适逢罗炳辉将军逝世70周年,记者来到罗新安位于上海徐汇区太原路的寓所,一进门,就被眼前的场面所震惊:十余平米的房间,即便开着灯也很昏暗,书刊堆满四处,包括那张窄窄的小床,也被书和杂物占领,屋内唯一的亮色是几颗散落在已掉漆的木头桌上的“上海青”(小油菜),这是他烧午饭剩下的食材。 去年,罗新安编写了一本关于他父亲生平的书,这本书凝聚了他退休后20年来的心血,他四处寻访,到父亲当年作战的地方收集采访,每有新的发现,就回家在电脑里一点点敲写出来。罗新安一生最大的遗憾是父亲留下的印象太少,但他追寻父亲的脚步一生都未停歇。日积月累,父亲的形象在他心中渐渐清晰起来,“父亲是一个特别能讲大局的人!”罗新安掷地有声,给父亲作出这样的评价。 |
- 开城谈判中美首次谈判交锋 中朝5名谈判代表
- 淞沪抗战中国为何没有先发制人对日军发起战
- 万历中日朝鲜之战:处于衰落期的明军竟然大
- 腾冲为何成为中国抗战大反攻收复的第一个县
- 二战中,德国海军潜艇的狼群战术究竟高明在
- 抗战中,胡宗南要进攻陕甘宁边区,被叶剑英
- 十年中越战争,越南经济崩溃
国军被歼66个旅:蒋介石不惜血本 | |
蒋介石 共产党人对国民党政府,无论是政治上的文攻, |
香城固伏击战 | |
八路军利用了日军一个啥弱点? |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