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最开始在河北挖地道的竟是日军
保存至今的“杨六郎藏兵洞”一部 1941年5月1日,日军对冀中军区发动了著名的“五一大扫荡”,由于敌强我弱,八路军各部纷纷边打边撤,向平汉路以西的山区转移。为了坚持当地斗争,鼓舞军心士气,冀中24团奉命留在当地,继续与日军在平原地区作战。 当时的冀中,被日军用封锁沟条块分割,碉堡炮楼密布,在这张蜘蛛网上,一两千号人的24团,是怎样把自己像影子一样隐藏在这片土地上,并坚持作战的呢? 说起来地道战,那在我们老家,可不是新鲜事儿。一千年以前,河北人就在玩这个勾当,干这个买卖的,就是评书《杨家将》里面的六郎杨延昭。 当时,因为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政权不得不在河北平原面对辽军的铁骑。虽然建立了瓦桥关等三座雄关,但关口毕竟是可以被绕过的,如何在平原实现对敌军骑兵部队的抗击,成了宋军的一大课题。 这里面还有一个政治问题澶渊之盟后,宋辽毕竟“约为兄弟之国”。辽国弟弟到宋国哥哥的地盘上打草谷,属于促进双方交流,宋国哥哥要是在地盘上修点儿防御工事,却会引发外交问题–这表明哥哥对和平没有诚意阿。 辽国人自然是有道理的--你看,我这儿,可什么也没有修埃拳头没人家大,哑巴亏就是这样吃的。所以,像秦始皇一样修长城是不要想了。 好在北宋虽然在战术上颇为迂腐,却是我国古代罕见的重视军事技术发展的朝代。到底被他们想出办法来。宋朝一反各代移民戍边的传统,把宋辽边境的居民全部撤离,在当地大办植树造林,搞起了野生动物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宋辽边境成了一道宽达数十里的“绿色长城”,丛林地带骑兵难以通行,有效地阻止了辽军的渗透作战。 这回轮到辽军吃哑巴亏了–绿色工程,是人类共同的梦想,你当弟弟的好意思不让当哥哥的种树? 不过,光种树是不够的。万一辽军突破这道地障,宋军步兵的机动力不及对方,在野战中经常想打打不着,想跑跑不过,十分被动。所以据说杨延昭担任高阳关都总管的时候,发明了一个新的战术–在地下修长城。 这就是保留至今的“杨六郎藏兵洞”。依托城池,宋军使用地下通道连接本方各要点并延伸到野外,必要时人员可以从地下通道中接近敌军,发起突然袭击,也可以在遭到敌军攻击时通过地道撤离。 辽军的战马不能钻地道,只能徒呼奈何...... 这种地下通道,至今存留数十里,采用砖砌,内部照明,储存设施俱全,令人叹为观止。 只是再好的工事,也要人去守的。六郎以后,北宋军队渐渐腐败,当金兵入侵之时,河北守军一溃千里,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藏兵洞,自然也没有用上。 地道战真正在战争中发挥作用,还要到抗日战争时代。电影《地道战》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揭示了当时河北军民怎样在平原上利用这一独特战术手段与机动火力都处在绝对优势的日军周旋。至今,在河北冉村(即《敌后武工队》中描述的大冉村),焦庄户等地,都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地道,让人可以领略其风采。 |
- 淞沪会战期间,80万国军为何不敌30万日军?
- 武汉会战日军第106师团如何被薛岳“包饺子
- 淞沪抗战中国为何没有先发制人对日军发起战
-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的罪行罄竹难书,战后美
- 万历中日朝鲜之战:处于衰落期的明军竟然大
-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拿出的“空孕催乳剂”,
- 抗日战争:日军占领大半个中国,为何唯独没
香城固伏击战 | |
八路军利用了日军一个啥弱点? |
国军被歼66个旅:蒋介石不惜血本 | |
蒋介石 共产党人对国民党政府,无论是政治上的文攻, |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