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战史风云 >

清政府向八国列强宣战 李鸿章为何抗旨不遵(4)

发布: 2011-01-04 14:06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两广总督李鸿章拥兵自重 孙中山欲劝其独立

 

陈晓楠:1894年,无论对于孙中山和李鸿章个人来讲,还是对于整个大清国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不仅让李鸿章的仕途开始下滑,而且也使得大清国的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而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虽然失败了,可是他成立的兴中会,却在无意当中成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性的团体,并且获得了让人欣喜的发展势头。如果说孙中山在早期还抱有一丝跟李鸿章共同实施改良主义希望的话,那么到现在为止,他们可以说完全分道扬镳了。

 

解说:1895年2月21日,兴中会总会在香港正式成立,孙中山当选为秘书长,并决定在当年重阳节发动广州起义。

 

李长莉:本来他们是计划要在重阳节九月初九这天要发动起义,各方面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甚至连要成立新政府,应该怎么样的一种组织,什么结构,由谁来做首领什么的,甚至连这个都已经规划好了。但是就因为泄密了,后来被抄了。

 

解说: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开始了自己的海外流亡生涯。1900年,正当孙中山在日本寻求海外帮助的时候,国内政局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雷颐:这就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时候北方朝廷完全乱了,他们也跑了,慈禧带着光绪就跑到西安去了,八国联军血洗北京、占领北京,面临的会是什么样谁也说不出来,八国联军会怎么样对待清廷,会怎么样对待慈禧谁也说不出来,就是各种各样的力量都在活动,想影响决定中国的未来。

 

解说: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力图借义和团的力量对抗八国联军,向西方列强宣战,然而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却拒绝执行朝廷的参战命令,同其他几个省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

 

邱捷:所谓的东南互保就是要远离战乱,希望既维持清王朝在南方的统治,也不触犯帝国主义的利益,以图自保。

 

李长莉:他是非常明白,跟这个八个列强同时在那宣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绝对不可能胜,而且你败了以后,你会赔呀什么的,会弄得更惨,所以这个不光他明白连张之洞他们就是也都,两江总督刘坤一,后来他们是了一个东南互保,他们不参与这些,李鸿章他们就说那个是伪诏,那个不是真的,我们皇上绝不会这么糊涂的,他们就都没有参与这个宣战,等于就是有点儿,有点儿那个意思就是说我是脱离清政府现在的他们的这种号令之外了。

 

解说:这在清政府岌岌可危的当时,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它不但使得满清政府的权威大大下降,同时还使一部分革命党人和英国人,似乎看到了李鸿章拥兵自重的可能性。

 

邱捷:在这个时候,在香港一批兴中会的会员,向香港总督卜力建议,能不能促成李鸿章与孙中山合作,也就是两广总督与兴中会合作,在广东维持一个脱离清王朝动乱的局面,以保证港英,特别是英国在华南的商业利益,这个意见后来被香港总督所接受。

 

雷颐:他生怕广州一乱,广东一乱香港就会乱,尤其是那时候香港和后来有一段香港还不一样,和1949年以后,因为当时是来往很密切的,不需要什么签证就可以过去的。

 

解说:历史的发展总是让人难以捉摸,也许孙中山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六年前绞尽脑汁想见的人,今天竟然有可能会跟自己坐在同一个谈判桌前,而李鸿章也应该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曾经给自己上过书的年轻人,在短短的六年之后,居然成为了有可能跟自己,平起平坐的政治合作伙伴。然而在两广总督和通缉要犯的鸿沟面前,这两个人真的有可能走到一起吗?

 

李长莉:据说孙中山他对李鸿章不抱什么希望,他和李鸿章原来也有过那样的一个交集,包括后来他对中国情势,对李鸿章的情势各面的判断,他觉得李鸿章不太可能会接受什么独立。但是他说也不妨,我们可以两条腿走路,我们一方面我们搞我们的起义,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排除我们可以如果有能争取的力量,我们也可以争取。

 

邱捷:李鸿章是个老官僚,他主要看到北方的局势不明朗,他既不愿意轻易下注,当然也不愿意,假如清王朝垮了,他也不愿意当殉葬品,他希望另谋出路,所以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他也未尝不可以考虑。

清政府向八国列强宣战 李鸿章拒绝执行命令

解说:但是就在此时,已无招架之功的清政府准备向列强求和,慈禧下令要李鸿章回京,一时间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李鸿章身上。

 

雷颐:慈禧已经急于求和了,她知道能跟外国人谈判的只有谁,李鸿章,她就催李鸿章到北京来,李鸿章接到这个也不知道是真的是假的,因为当时慈禧用的那些顽固派大臣,提出来要杀一龙二虎,包括义和团和一个顽固派大臣,要杀一龙二虎,一龙就是指光绪,说他们和洋人关系好,要杀光绪、杀李鸿章,因为当时也有主张维新一点的大臣被杀了,所以李鸿章也怕,让我到北京是不是要杀我,所以他在广州他不动,他也没有回答,朝廷的话他也没回答。

 

解说:处于观望状态的李鸿章并没有亲自出面,而是派出自己的幕僚刘学询,和孙中山接洽,而作为一个被通缉的朝廷要犯,孙中山也对李鸿章充满了戒备之心。

 

雷颐:他们都定好了几次在香港见面,还有一次最后定在船上,在公海里见面,但有一次定下来之后孙中山还是走了,到越南西贡去了,作为孙中山来说他还是怕,他不知道李鸿章这种大臣,会不会使一个诡计,说了和他见面,实际上是把他抓起来。最后李鸿章确定,有可能慈禧是真心想谈判,想利用他,他就坐船,从广州坐船到上海,在这个船上的时候,开始那个船很大,刘学询还悄悄地让陈少白上船了,他还是想做李鸿章的工作,看能不能,他反水,他独立,等到船都行驶了一段时间,刘学询再跟李鸿章做工作,他发现李鸿章是不可能了,他跟陈少白说你赶紧下去,他说不可能了。

 

解说:逝者如斯,往者已矣。就这样,孙中山和李鸿章之间的因缘际会,彻底结束了。李鸿章回到北京后,代表清政府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11月,李鸿章逝世,而孙中山则继续着他未竟的革命事业。

 

陈晓楠:在李鸿章的政治生涯当中,他几乎用自己全部的才华和心血,去维系着清廷的良性运转,然而终其一生却不可得,而那个他曾经听过有些耳熟的名字孙中山,却是在用自己全部的精力,摧毁着他所想要维系的这个王朝,孙中山和李鸿章,用现在的话来说呢,本是存有代沟的两代人,两个素未谋面的人下的却是同一盘棋,而这个棋盘,就是奄奄一息的大清王朝。好,感谢各位收看本期的《凤凰大视野》,明天我为您讲述的,将是《孙中山和梁启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