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战役不是“大溃败”日本虽胜却加速战败(2)
三、豫湘桂战役是不是一次“大溃败” 长期以来,人们几乎达成一种“共识”,即认为豫湘桂战役是一次“大溃败”,甚至称该战为“豫湘桂大溃败”。姜良芹认为,抗战后期的国民党战场在牵制、打击日军,并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挫败了日军的战略企图。以豫湘桂战役为例,不仅没有在实质上达到其战略目的,且大大增加了侵华日军自身的困难。(2)有力支援、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1944年4月,日本南方军向印度的盟军重要兵站英帕尔发动攻势。英军告急,要求增援。蒋介石在日军进攻河南的紧急情况下,决定反攻缅北。结果,中国远征军在豫湘桂战役期间,始终未回调一兵一卒。这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无疑是个了不起的贡献。(3)支援、配合了敌后战场。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所以迅速,其中原因,有一点就是由于1943年至1944年日军的主要攻击目标指向国民党战场,特别是日军1944年春夏实施的“一号作战”,集中了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80万的2/3于国民党战场,大大减轻了华北、华中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压力。徐江虹则认为,对中日两国来说,1944年战局的发展给双方都带来了至关重大的影响,是抗日战争伟大转折的一年,这个转折以日本侵略军发动的豫湘桂会战及其影响为标志。 四、关于中国抗日战场的划分 长期以来,大家一直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只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范德伟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有第三个战场,即中缅印战场,这个战场是由中、美、英三国共同领导的,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也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将中缅印战场作为一个独立的战场,有利于增进对抗日战争的了解。(1)中国的抗日战争,存在一个不断升级和扩大的过程。(2)中缅印战场反攻的胜利,是中国抗日战争反攻的契机。(3)中缅印战场是国民党战场的派生,它应从属国民党战场;从指挥系统和英美军的直接配合作战来说,它又不属国民党战场,而是一个独立战场。 曾景忠则将滇缅战场定位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西线战场”,理由是:中日战争爆发后,战争的方向大致从东向西,以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为基准,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战线均在东面,中国西部是安全可靠的后方。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攻缅甸和滇西,使中国抗战处于东西两面夹击的态势。中国被迫从东线抽调大量兵力用于西线滇缅战场,迎击和抵御入侵之日军,以绝对保障西南后方的安全。这成了中国存亡攸关的问题。将滇缅战场称为西线战场,有利于加深对中国抗日战争后期战局的认识,也有助于加深中国坚持抗战艰苦性的认识。 五、关于国共军事合作和共同纲领问题 刘贵福以百团大战、中条山战役为中心,探讨了抗战中期的国共军事合作。中共发动百团大战有打破日本进攻西北计划、影响全国战局和击敌和友、加强国共合作的战略意图。在百团大战中,国民党晋南部队给予八路军以一定的配合。在中条山战役中,中共军队也应国民党请求,在敌后出击,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这种配合反映出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历史事实。 国共合作有无共同纲领问题。过去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次合作没有共同纲领,并把它作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之一论及。沈海波认为,1938年4月1日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即是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其理由是:第一,“共同纲领是建立统一战线的前提”,这在毛泽东、张闻天、王明抗战爆发初期的讲话中都有所表述,也可见中共中央文件。第二,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两党都对共同纲领做过酝酿,中共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实际就是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的具体纲领;蒋介石提出成立同盟会时,也表示要讨论共同纲领。第三,国民党的《抗战建国纲领》与中共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且为中共所拥护。第四,在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坚决地执行了《抗战建国纲领》,并且以这个纲领作为孤立和反对顽固派的武器。 |
- 常德保卫战血战十六天:师长却要被枪决
- 苏区人民对张辉瓒恨之入骨 朱德为何却说他
香城固伏击战 | |
八路军利用了日军一个啥弱点? |
国军被歼66个旅:蒋介石不惜血本 | |
蒋介石 共产党人对国民党政府,无论是政治上的文攻, |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