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战史风云 >

李宗仁想与中共划江而治毛泽东不答应

发布: 2011-06-22 10:16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李宗仁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至年底,国民党军精锐已损失殆尽,蒋家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激战正酣,解放了华东大部,平津战役胜利在即,华北地区已基本解放,北平、天津几座孤城均处于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正当蒋介石被前线战事搞得焦头烂额之际,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乘势而起,以“吁和”为名,仿效古人“逼宫”。
 

  12月24日,国民党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给蒋介石发了一封意味深长的“亥敬”电,请求停战以议和,同时宣称非蒋介石下野不能和谈。在南京,时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李宗仁也不失时机地发表和平主张,与白崇禧一唱一和。随后,湖北省参议会、河南省参议会,以及湖南省主席程潜等也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授意下,相继来电促蒋介石引退,为与共产党和谈扫平道路……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发出了“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的哀鸣,并声称为“以冀弭战消兵解人民倒悬于万一”而甘愿“引退”。
 

  21日,内外交困的蒋介石正式宣布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为代总统。当日,蒋介石在写下“冬日饮寒水,雪夜渡断桥”的诗句后,黯然神伤地离开总统府,回老家奉化溪口“归隐”去了。
 

  蒋介石走了。但他并非真的退而为山野之人,只不过是由前台转到了幕后。在奉化溪口,当他逗留在雪窦寺中,或流连于山林泉石之间时,他仍操纵着一切,甚至比在南京时公务更繁忙更紧张了。蒋介石成了世界上最忙的“闲人”。
 

  李宗仁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代总统。然而,他费尽心思得到的却是一个一国三公、四分五裂的烂摊子。自称“从一位闲散的副总统于一夕之间变成‘日理万机’的国家元首”的李宗仁,上台伊始便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
 

  原来,蒋介石前脚走,最高军事统帅部后脚就跟到了溪口,孙科的行政院则自动宣布“迁政府于广州”。而顾祝同、何应钦等一班党国干将要员干脆搬到溪口办公,在那里部署长江防御战。军机大事固然惟溪口之命是从,政府各部门一应事务也都要溪口点头,没有蒋介石的认可什么事也办不成。一时间,京沪杭公路上轿车川流不息,各方大员有事无事便往溪口跑。这样,李代总统被孤零零地扔在南京城,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更叫李宗仁大为光火的是,蒋介石将国库银元美钞统统运到台湾,弄得这位李代总统在“执政”期间竟不名一文。
 

  尽管如此,李宗仁仍有信心,因为他背后有美国人的支持,手里还有一张“和谈”的挡箭牌。他对刘斐颇为自信地说:“我想划江而治,共产党总满意了吧!只要东南半壁得以保全,我们就有办法了。”
 

  当时,李宗仁的最大愿望就是企图与共产党两分天下,划江而治。因此,上台伊始,李宗仁就积极筹备与共产党的“和谈”,藉以延缓国民党政权的灭亡。同时加紧整顿军队,扩充实力,妄图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分庭抗礼。然而,这仅仅是他个人的天真幻想,蒋介石是决不答应的。
 

  李宗仁认为当前面临三大要务,丞待处理:第一,要立即与中共联系,迅速举行和平谈判,结束内战。第二,谋求内部团结,加强民主改革,收拾民心,并阻止解放军渡过长江,求取光荣和平。第三,寻求美援,抑制通货膨胀。
 

  为此,李宗仁立刻致电宋庆龄、李济深以及张澜、章伯钧、张东荪等民主同盟和一些小党派的领袖们,想通过这些平素与他交善的民主人士,对中国共产党施加压力,增加和谈的砝码,“庶几使中共不致毫无顾忌,而将此毫无意义的内战进行到底”。然而,大大出乎李宗仁的意料,这些民主人士早就“无心再来烧国民党的冷灶了”。相反,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更为活跃,在香港的李济深等人纷纷前往北平,参加即将召开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为试探共产党对和谈的反应,李宗仁转而策动南京、上海一带的教育界领袖和颜惠庆、章士钊等社会贤达,组成“人民代表团”,乘专机飞往北平。
 

  2月27日,李宗仁发表文告,表示愿意接受毛泽东主席在1月14日时局声明中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基础,进行和谈。电文如下:
 

  润之先生勋鉴:
 

  自政协破裂,继八年对外抗战之后,内战达三年有余。国家元气大伤,人民痛苦万状,弭战谋和已成为今日全国一致之呼声。故自弟主政之日起,即决心以最高之诚意,尽最大之努力,务期促成和平之实现。弟于二十二日所发出之声明,及所致任潮、衡山、伯钧、东荪诸先生之电,计均已早邀亮察。国家今日残破如此之甚,人民痛苦如此之深;田园城市之摧毁,无辜人民之死伤,不可胜计,而妻离子散,啼饥号寒者,复随处皆是。此悉由于战争所招致。以往国共两党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曾共同致力中国革命,不幸现因政见分歧,阋墙斗起,致使国家人民遭此惨祸,抚今追昔,能不痛心?吾人果认为革命之目的在于增进人民与国家之利益,革命之动机基于大多数人民之意旨,则无论国共两党所持之主张与政见如何不同,在今日之情势下,决无继续诉诸武力,互相砍杀,以加重人民与国家痛苦之理由。现除遵循全国民意,弭战谋和,从事政治解决之外,别无其他途径可循。否则吾人之罪诚将百身莫赎。先生以往曾一再宣示愿意寻求和平解决。现政府方面已从言论与行动上表明和平之诚意,所有以往全国各方人士所要求者,如释放政治犯,开放言论,保障人民自由等,均在逐步实施,事实俱在,何得谓虚?务望先生号召贵党同志,共同迅速促成和谈,即日派遣代表商定地点,开始谈判。战争能早一日停止,即保存万千之国民生命,减少万千之孤儿寡妇。果能共体时艰,开诚相见,一切当可获得解决。贵方所提八项条件,政府方面已承认可以此作为基础,进行和谈,各项问题自均可在谈判中商讨决定。在双方商讨尚未开始之前,即要求对方必须先行执行某项条件,则何能谓之为和谈?以往恩怨是非倘如过分重视,则仇仇相报宁有已时?哀吾同胞,恐无噍类。先生与弟将同为民族千古之罪人矣!抑尤有进者,贵方广播屡谓政府此次倡导和平,为政府与某国勾结之阴谋,此种观点显系基于某种成见而来。弟自抗战迄今,对外政策夙主亲仁善邻,无所轩轾,凡有助于我国之和平建设,均应与之密切合作。今后亦唯有循此原则,以确保东亚和平与我国家之独立自主。先生明达,当引为然。总之,今日之事,非一党一人之荣辱,而为国家命脉,人民生死之所系。弟个人亦决无丝毫成见与得失之心,如能迅消兵革,召致祥和,俾得早卸仔肩,还我初服,固所时刻馨香祷祝者,掬诚布悃,希卓裁见复为幸。
 

  弟李宗仁子感京秘印
 

  也就在这一天,颜惠庆、章士钊、邵力子和江庸组成的“人民代表团”在北平活动了两个星期之后回到南京。李宗仁立即召见他们。
 

  颜惠庆等4人详细向李宗仁汇报了在北平与中共领导人的接触情况,表示中共领导人十分有诚意与南京政府合作,但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南京政府与美国完全断绝关系;二是解决蒋介石反动政府的残军余党。此外,他们还带回了毛泽东写给李宗仁的信件,并转达了毛泽东的口信,“刘仲容先生是桂系的亲信,又是中共的朋友,我们欢迎他前来。”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