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人轶事 >

莫言笔名由来:从小爱说话母亲以为他“有病”(2)

发布: 2012-11-01 10:33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二:笔名“莫言”,却依旧忍不住要说大实话

       《纽约时报》还选摘了一些莫言作品的段落,其中一些实际是作家的自我介绍。他在《师傅越来越幽默》序言中,自述写作生涯源自童年,一个奇异的狂热年代,虽然忍饥挨饿,但人们坚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肩负着将世界上其他三分之二人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神圣使命。
 

       所以他没有成为海明威或者福克纳那样的作家,而成了如今的莫言。《纽约时报》书评人理查德·伯恩斯坦评价称,莫言作品核心都是人物本身,那些风趣、卑微、倾向暴力、残忍,固执地自顾自过日子,真实到无以复加的人物。他们最终,在莫言笔下那些独出心裁的生存故事中,得到了些许安慰,或者是伤亡惨重的胜利。
 

       莫言自陈,他从小爱说话,曾被母亲慌张地误以为“有病”,长大后养成一边喂牛一边自言自语的习惯,也为家人带去不少麻烦,在劝说下,他答应母亲不再胡言乱语。于是他给自己取名“莫言”。外媒评论说,这个笔名提醒莫言说话的危险,反映了他成长时代的特征。
 

       在2007年《师傅越来越幽默》的序言中,莫言还是惭愧自己对不住母亲的担心,因为他总是忍不住要说大实话。
 

       三:“他更像是一名身在体制内部的批评人士”

       尽管已经“以其隐晦的颠覆性风格在文学界享有声望”,莫言的获奖还是有其不寻常的地方。《纽约客》在报道中形容,瑞典文学院满足了中国政府最持久的追求之一:一个被体制所认可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纽约时报》亦指出,尽管从前瑞典文学院也曾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东欧与苏联的作家,但获奖者往往是异见人士。而莫言还在国营机构中国作家协会担任副主席。这差不多是第一次,瑞典文学院把奖项颁给共产主义政府所认可的作家或学者。
 

       日本《朝日新闻》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世界上古典文学传统最悠久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完成了‘夙愿’。共产党不仅想推进政治和经济发展,还想在软实力方面通过‘文化强国’来扩大国际影响力。莫言实现了鲁迅等历代中国作家都没能实现的‘壮举’。”
 

       不过,由此莫言的获奖也被争议所包围,不少报道都关注了这一点:其他一些作家和中国人权活动人士批评莫言,称他没有政治立场,没有用自己的地位推动在中国实现更大的言论自由。
 

       但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长彼得·英格伦表示,这次文学奖的出发点是文学价值,其中不掺杂任何政治因素。“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认为文学不带有政治性,也不是说今年的获奖者创作的不是政治文学。你翻开他每一本书,几乎都能看到很多关于中国历史及当代中国的激进言论。但是,他并非一名政治异见分子,”他阐述自己对莫言的理解,“他更像是一名身在体制内部的批评人士。”
 

       将9部莫言著作翻译为英文的葛浩文则表示,就像中国的所有作家一样,莫言知道规则与界限。他的作品受到了一些文化界官员的批评,而他并不在乎这一点。
 

       这也许是莫言摘得桂冠的原因。《华盛顿邮报》还翻出了一份8年前的书评,他们的一位书评家看过《丰乳肥臀》后作出预言:莫言看起来能够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中国,他充满勇气地为自由与个人主义发声,在世界上,他恰当地被视为代表着这个国家希望不受约束的文学与艺术表达。向来抓住任何机会将文学与政治搅在一起的瑞典文学院,可能会发现莫言就是那个可以给中国领导层传达信息的作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