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孙立人“吵”来的缅北反攻首胜
孙立人
作者:李传玺 史迪威的“泡”和孙立人的“堵” 两人吵得最厉害的一次应该是1944年1月2日那天。这时才打下于邦。有感于部队已经打了近十个月需要休整,同时一个师的兵力继续进攻仍然显得单薄,孙立人命令部队停止向前攻击,只做一些巩固打下来的据点的整备。史迪威则认为不能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应该趁热打铁一鼓作气。于是,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史迪威在战场上有一习惯,用“泡”的方式督促前方将士的进攻。即一处战斗成胶着状态时,为了鼓励将士们加大进攻力度,他会来团部,呆在那儿不走。 史迪威的“泡”法在缅北战场就是2日这天从孙立人这儿开始的。1月2日中午,他来到了孙立人的师部。孙立人知道他所来何意,胆子也大,竟敢不让总指挥进入掩体。他派人将史堵在外面,说师长正在里面部署指挥战斗,请总指挥稍等。史迪威独自枯坐在掩体外的竹凳上,一等就是好几个钟头,副官不停出来应付。 毕竟史迪威官大,看真的推不走,孙只好妥协,出来了,也答应了史的部署,立即命令部队向太白家和腰班卡攻击前进。但史也只好答应孙,同意他使用迂回战术,自主指挥部队,立即增加空军及炮兵的支援,并让新22师快速投入前线。 孙立人和史迪威的这场争执在史迪威的日记里也留下了踪影。2日这天这样说:“孙立人没有行动。他多次提出有关空中支援、弹药供应和炮火援助的不合情理的要求。”以至于史迪威开始怀疑孙立人一定从委员长那里收到了要他们缓慢行动以减少损失的电报。他直言不讳地警告孙立人,假如他以司令官的身份发布的命令不能得到执行,那么他就要辞职,并将这个情况报告华盛顿,建议美国政府中断美援。 史迪威枯坐在指挥部外面一天积压的愤怒可想而知。可能正是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孙立人不得不妥协。缅北反攻,孙立人就是用这样的“吵”,吵来了一场场胜利。 于邦拉锯战 缅北反攻首战胜利,也是孙立人吵来的。 1943年10月,孙立人的新38师打出了野人山。第112团官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胡康河谷的北面大门———新平洋,当日晋升大尉的第18师团混成搜索队队长荒木与一战死。 10月10日,史迪威要求新38师于11月1日前,占领大洛至大龙河及大奈河之交点,以迄下老卡之线,以掩护构筑新平洋飞机场,作为反攻基地。但接下来的攻击却陷入了胶着。并差一点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胡康河谷既是中印公路和反攻缅甸的必经之地,也是一年多来日军占据和防守的主要据点。根据史迪威命令,新38师第112团开始向南面的大龙河之线攻击前进,于邦之敌被迫退守核心阵地顽抗。 第112团向新平洋、于邦攻击之初,中国驻印军指挥部根据英方提供的情报,认为这一带仅驻有少量日军,每一个据点只有一两个日军军官或军士指挥四五十名缅甸兵或当地土人据守。双方交战后,从打死的一名日军军官身上搜出了一份文件,才知晓正面之敌是日军第18师团的主力第55、56两个联队,不仅修筑了坚固的据点工事,而且配备了多门山炮和火炮。由于情报有误,虽然初期攻击取得了进展,但伤亡较大,并且随着攻击前进难度越来越大。 特别危险的是,反攻缅北之初,即使加上即将加入进攻的新22师,总兵力为18300人,约为日军第18师团的88%,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日军占据着优势。而现在仅以第112团一个步兵团的兵力,在缺少炮兵支援和骡马运输的条件下,特别是中印公路还没打通的情况下,担负起300多里长的战线守卫与攻击,很容易被日军以优势兵力各个包围消灭。 随后于邦之战就出现了惊险的一幕。 占领新平洋后,第112团留下一个连担任警戒守卫,以第2营为前卫,第5连为尖刀连攻击于邦。11月4日,第112团第1营营长李克己率一个连从临滨赶到于邦增援,夺取了森林阵地,控制了两个林空,一举向前推进两三百米,距离日军主阵地仅50多米,又在左右两翼河边部署重机枪封锁渡口,防止东南岸敌人增援,试图一举攻克于邦。 没想到仍然陷入了拉锯战,而且被敌人作了反包围。 11月9日,美空军轰炸日军阵地,因密林蔽空,无法观测,收效甚微。11月10日,胡康河谷南部的增援之敌到达于邦,被围之敌也开始从里面进行反击。第112团既要围攻于邦之敌,又要阻击增援之敌抢渡大龙河,兵力严重不足。11月22日,增援之敌集中4门山炮及迫击炮、机关枪,猛烈攻击我军包围圈和封锁渡口的阵地。当晚400多名日军从大龙河下游偷渡成功,并绕到第1营后面约1000米处占领制高点,与于邦守敌互相呼应,对第1营实施反包围。李克己的第1营至此被日军切切实实包围了起来。 |
- 上一篇:揭秘德国一战赔款:2010年才还清全部利息
- 下一篇:国民党千里驹师是怎样被消灭的?
- 腾冲为何成为中国抗战大反攻收复的第一个县
- 莫斯科保卫战前,苏军损失了几百万人,为什
香城固伏击战 | |
八路军利用了日军一个啥弱点? |
国军被歼66个旅:蒋介石不惜血本 | |
蒋介石 共产党人对国民党政府,无论是政治上的文攻, |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