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决定解放战争胜负的三步险棋(2)
第三步:林彪截断锦州,关门打狗。 这是辽沈战役最关键的一步棋,毛泽东早已看好,命令林彪执行,但林彪却前怕狼后怕虎,磨磨蹭蹭,畏缩不前。批林批孔时叫做“林贼大反毛泽东”,其实从战略上看并非如此;林彪作战没有毛泽东那种诗人般的胆略,一生谨慎,从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他性格使然。这一着的形势非同小可,危险与机会并存。万一大军插入锦州,被沈阳和山海关双方蒋军东西对进,前后夹击,就可能陷入曾使林彪受辱的四平战役同样的尴尬境地,弄得不好也许被包了饺子。要知道沈阳守敌卫立煌部为蒋军精锐,五大主力中有两大主力在此;而山海关攻击之蒋军为候镜如所部,有海空军助战,来势凶猛,塔山阻击战之惨烈空前绝后。而且又有蒋介石亲临督阵,誓做必死之争,其险可知。无怪林彪逡巡不敢进,拖了一年,被毛泽东催促不过,刚刚进临锦州不远,听说葫芦岛增兵,又吓得想退回去。不是没有道理的.幸而东西两边的主帅恰好都是暗藏的亲共分子。卫立煌自抗日时忻口战役就与八路军结下深厚友谊。蒋军东北战局逆转之后,蒋情急无奈,只得再次启用一代名将卫立煌。偏偏卫立煌不愿与这支抗日劲旅对面撕杀,百般推辞。坚辞不过时提出唯一条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最后关头蒋严命卫立煌西出沈阳夹击林彪,卫立煌坚不从命,以“出沈阳必被林彪所歼”为由一意拖赖,30万大军坚守不出,全无名将风范,气得老蒋犯病,遂使林彪得逞。后据卫立煌回忆录,这是为“反蒋投共”暗做手脚。不论卫当时是否真做此想,实际效果确实没在林彪背后捅致命一刀,让林彪这颗冒险棋子转危为安;东进兵团主帅侯镜如早年就是共产党,因找不到组织关系而脱党,自然对共产党旧情未断。此役之前侯已与共产党地下组织接上关系,一直在伺机战场起义。蒋命侯率四个军增援锦州,侯迟迟未动,拖了许久才率一部分援军到达葫芦岛,故又让林彪钻了不少空子。竟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摘得“常胜将军”桂冠”;比起来,这着险棋在三步险棋中最为完美,斩获多,损失小。但林彪怎能料到东西两路援军会从中暗助呢?当时全凭毛泽东一言决断,林彪及东野将士以勇涉险,能夺取锦州实乃“天不灭曹”;当然,原因并不止于此,此时林彪拥百万之众,对蒋军五六十万,数量已占上风;再加上东北根据地多年经营固若金汤,人心物力均非当年刘邓大别山根据地可比。即使卫侯两将领全力相向,林彪当不致惨败,但两虎相争,实力必遭重创。后来这两位高级将领于解放前后全都投了共产党,便是明证。假如当时这两位名将全是国民党死硬分子,恐怕毛泽东的这步棋就真的险不可当了。 所以后来锦州被俘将领范汉杰感慨地说:“打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锦州好比是一根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扁担断了。这在三十六计中,当属“釜底抽薪”或“关门捉贼”之计。从另一个角度看,敌方东西两主将临阵背叛,正说明战争胜负主要在民心背向。正因为共产党深得人心,方致两主将争相投奔。按理说,蒋并非低能儿,其实也已看出这一步,在关键时刻命锦州死守,援军东西对进,合击林彪,这步棋应该说完全符合兵法。无奈主将各怀异心,将士不肯用命,再好的兵法也没用。而毛泽东之所以冒险成功,也在于人心所向。这三步险棋结果大相径庭,刘邓之战舍车保帅,粟裕之战胎死腹中,林彪之战竟克全功;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全都是跳跃式思维,千里跋涉,深入敌后,不顾江河阻隔,退路断绝,四面受敌,硬是要从绝路中寻找生机。而且全是从大局着眼,直插对方必救之地,局部付出牺牲,以求全局盘活。总之一个字──险。 此等险棋,此等胆略,此等目光,非毛泽东这样的诗人气质的军事大家不能为也。对今日我国用兵战略同样具有教益。 |
- 上一篇:胡宗南攻占延安后:设"为人民服务处"
- 下一篇:解密朱德与南昌起义的最后800将士
香城固伏击战 | |
八路军利用了日军一个啥弱点? |
国军被歼66个旅:蒋介石不惜血本 | |
蒋介石 共产党人对国民党政府,无论是政治上的文攻, |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