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颜三卫”助朱棣登上帝位 为何最后反遭剿杀
之所以朱棣能取得全国政权,一定程度上源于其有一只强力的骑兵部队,他们就是由蒙古人组成的朵颜三卫。朵颜三卫也可以称作兀良哈三卫,分别是泰宁卫、朵颜卫、福余卫。
史料记载“自是冲锋陷阵皆三卫兵。成祖之有天下,自克大宁始。”
朱元璋创立大明,定都南京,虽说遗留的大多数蒙古人已经归附明朝,但朵颜三卫的地理位置远离京城,难于管控,于是,朱元璋命令宁王朱权驻守大宁,在统御三卫的同时,也可以保证边境的安全。
靖难之役
朱元璋一死,朱棣即刻起兵靖难,为此,朱棣将目光投降了大宁的这支精锐雇佣军,朱棣用计夺走了宁王手中的兵权,将朵颜三卫收归己用。
在靖难之役中,朵颜三卫勇猛异常,给朱棣立下赫赫战功,最终朱棣夺回了大明的统治权。然而,在永乐二十年,朱棣亲征漠北,在回师的过程中,对朵颜三卫发起了进攻,追杀三十里,斩其部将几十人。
理论上讲,朵颜三卫对朱棣有恩,那么为何之后朱棣要恩将仇报,对朵颜三卫发起大规模剿杀呢?
朵颜三卫的位置所在
兀良哈三卫和鞑靼关系若即若离,对大明降而又叛
朱元璋实施了宽大的民族政策,很多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可以和汉人享受同等待遇,有才华可以做官,普通人也可以正常生活,但同时朱元璋也明白对于归附的蒙古兵,也必需要严加管控。
虽说朵颜三卫归附了大明,也服从朱棣的命令,但他们所处之地在北方边境,和鞑靼部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着实让朱棣十分头疼。
史料记载“讯所擒数十人皆兀良哈部下尝入朝授官矣,复叛附阿鲁台。上责之曰:尔于朝廷何功,徒因来朝,辄予爵赏,今不思报,乃复为叛寇用命,悉斩之。”
永乐八年,朱棣率亲征漠北,鞑靼太师阿鲁台被明军击败,明军抓获了不少俘虏,其中就有一些朵颜三卫的将领,这些人在归附大明的同时,还和鞑靼牵扯在一处,朱棣震怒,将其全部斩杀。
除此之外,朵颜三卫还和鞑靼沆瀣一气,时常领兵骚扰边境,掳掠百姓,对于这种情况,朱棣一方面威逼,一方面利诱,换句话就是边拉边打,但总体来说朵颜三卫和明廷在大面上的关系还过得去。
可是,毕竟朵颜三卫的实力有限,在边境敌不过鞑靼部,还惹不起大明,只能处于一种墙头草的状态,所以在适当的时候,朱棣也会派兵征讨,令其不敢太过分。
明时期 鞑靼 瓦刺 地图
朱棣为了挽回面子
永乐二十年,朱棣再次率大军亲征鞑靼,阿鲁台得知明军来袭,并没有应战,反而丢下辎重逃跑了,见这仗没办法再继续,朱棣于是下令班师。
史料记载“谓诸将曰:「阿鲁台敢悖逆,恃兀良哈为羽翼也。当还师翦之。」简步骑二万,分五道并进。庚午,遇于屈裂儿河,帝亲击败之,追奔三十里,斩部长数十人。”
此次出征,民夫就征用了23万多人,运粮37万石,消耗很大,朱棣的统军水准毋庸置疑,只要他亲自出征,总能将敌人击败,可是此次的成果太有限了。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乐皇帝
大兵团出征,如果没有足够的成果,必定影响朱棣的威信,所以在回军过程中,朱棣想到了朵颜三卫。是时,明军士气高昂,却没有仗打,将领们便建议朱棣扫平朵颜三卫,阿鲁台已经跑了,朵颜三卫没了依靠,必定一战而胜。
于是,朱棣派兵对朵颜三卫发起围剿,倘若阿鲁台和明军死磕,朱棣不一定会对朵颜三卫下手,但此时为了北伐的面子问题,朱棣也只能拿朵颜三卫开刀了。
个人的面子可以不要,但皇帝的面子关乎重大,作为一代雄主的朱棣,如此兴师动众远征而来,必定要有所斩获才能说得过去。
此战打得也很顺利,明军在屈裂儿河遭遇敌军,一个冲锋就将其击溃,明军追杀三十里,兀良哈三卫的叛军被大量歼灭,其部族首领也被斩杀几十人。
如此一役,既解决了朱棣的面子问题,也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朵颜三卫此后也收敛了很多。 |
- 清朝最后一位被凌迟处死的罪犯
- 历史上郭子仪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 1990年中国空军最后驾机叛逃者震惊苏联高层
- 它为86版西游记奉献5年生命 最后却被剥削惨
- 台北险遭大陆轰炸:毛主席为何最后心软了?
-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的最后结局
- 国民党最后的战犯黄维:为何抵制改造
“浓墨宰相”血染成 刘罗锅才是 | |
《宰相刘罗锅》里,刘墉智斗和珅乾隆,巧妙地制止了文 |
红卫兵有多嚣张:连宋庆龄的头发 | |
宋庆龄 本文摘自《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作者:黄峥 出 |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