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真相 >

“浓墨宰相”血染成 刘罗锅才是文字狱刽子手

发布: 2017-01-03 08:44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宰相刘罗锅》里,刘墉智斗和珅乾隆,巧妙地制止了文字狱的株连,保护了一大批人。于是很多人拿演绎当正史,对刘墉的刚直不阿和机智幽默赞不绝口。但是小编却要对着刘墉的画像狠狠啐一口:呸,文字狱就是你搞出来的,要不是你,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掉了脑袋,你是用文人的鲜血染红了你这个“浓墨宰相”宰相的顶子!
 

  电视剧误人不浅,首先刘墉的出身和形象就与事实大不相符,他并不是个短褐穿结的穷哈哈,而至少是个大官三代(不算做过员外郎的曾祖父):祖父刘棨做过四川布政使(管民政的省长)等职,父亲刘统勋做过尚书、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那是宰相(总理)级人物。就是他的父祖再清廉,他也穷不了,而且他还是冠绝当时的收藏大家,佛、道、类书、碑帖、字画、戏曲、小说、弹词、曲谱、平话无所不收,奇石、砚台、毛笔、古琴无所不藏。这是穷人玩得起的?
 

  鉴宝栏目里,演过和珅的王刚在看到刘墉的字画,恨恨地说:这个罗锅子,就会在我面前装穷。王刚为啥这么说?因为刘墉用的纸,里面布满金线!这种纸,一般的富豪也用不起!
 

  回到正题,关于刘墉大兴文字狱,正史里有评价。刘墉因为参与甚至主导了数起杀鸡儆猴的文字狱,而“风声甚峻,人望而畏之”。
 

  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人,都会记得那句“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这句话就是刘墉揭发出来的,发生在被史学家称为“清代四大文字狱”之一的徐述夔诗祸案中。

  其实徐述夔诗祸案本来就是徐蔡两家争地纠纷,当地无论是县令还是知府,都想大事化小,按民事纠纷判决了事。可是姓蔡的告到了江苏学政(三品,顶子为蓝宝石,俗称蓝顶子,一品为红宝石二品珊瑚才是红顶子)刘墉那里。狡猾的刘墉马上发现这是一个向乾隆邀功的好机会,于是马上上了一个奏折,现在看这个奏折,还是充满了杀气:缴除徐述夔诗一本,即见此书恐有应究之语,是以呈出等情。其所著述如有悖逆,即当严办;如无逆迹,亦当核销,以免祸坏人心风俗。于是查出了徐述夔诗中明朝期振翮,一句去清都(说的是鹤)。毁我衣冠真恨事,捣除巢穴在明朝。(骂老鼠)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诗人在晒书)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咏牡丹)
 

  其实学识渊博的刘墉比谁都明白,这不过就是是人的即兴而作,但也正是学识渊博,他才能把寻常诗句解释出悖逆之语来。结果是已经死了十年的徐述夔又被挖出来碎剐凌迟后,割下首级示众;徐述夔死了一年的儿子徐怀祖还没来得及埋,也被割下脑袋示众。徐述夔的子、孙、兄、弟、兄弟之子16岁以上的全部被杀,未成年的发配给军人为奴,也简直是十死无生。可以说刘墉把徐家斩草除根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精彩推荐
“浓墨宰相”血染成 刘罗锅才是
《宰相刘罗锅》里,刘墉智斗和珅乾隆,巧妙地制止了文
红卫兵有多嚣张:连宋庆龄的头发
宋庆龄 本文摘自《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作者:黄峥 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