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真相 >

哪家企业曾获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位领导题字?

发布: 2012-11-13 15:11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凤凰卫视2012年11月12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从2002年起,一个名词开始频繁出现在中国官方的各种文书当中,文化产业,好像是到这个时候,文化的产品属性才正式被确立。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名词确立的背后,经历着三十多年的尝试与酝酿,几乎是和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文化体制改革也曾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相伴相生,在市场化的摸索尝试当中,逐渐清晰成型。但是和经济体相比较,文化具有意识形态色彩,也因此文化体制的改革更加复杂,更加艰巨,更加需要胆识与勇气,而且也更加关乎着中国当下,以及未来的命运。
 

       从今天起我们将用五天的时间来就文化体制改革的肇始、成就以及问题进行回顾探讨。
 

       解说:西单图书大厦,北京最具影响力的实体书店,从1998年建立以来,这里一直是北京乃至全国读书者最重要的购书场地。然而今天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图书大厦楼体上方那四个鲜红的大字,新华书店。这四个毛体字曾是体制的符号,但却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留有重要的位置。
 

       这几个熟悉的大字,根植于很多人的记忆,伴随它而来的动画片曾经填补了我们的童年。它曾带给我们快乐、温暖和色彩,甚至影响了我们后来的人生。
 

       我们的故事就从新华书店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讲起,它们一个是体制的符号,一个曾是体制内生存的典范,它们的命运呈现着三十多年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脉络,也折射着中国走向开放和进步的历程。
 

       1937年1月,延安第一次开始以红色的面目出现在世界的视野,这年的4月,新华书店在延安清凉山万佛洞两个窑洞中诞生,此时中共中央迁至延安仅仅三个月,与新华书店同步诞生的还有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等一系列中共宣传喉舌。
 

       1937年,毛泽东亲自为新华书店题写店名,这个提名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新华书店的体制性符号。
 

       汪轶千(原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这个三位领导人同时给一个企业题字,全国就新华书店一家,毛主席题了三次,店招,两次新华书店,一次新华书店总店。邓小平同志题了两次,解放后题了两次。江泽民同志题了一次,55周年的时候。
 

       解说:此后,伴随着新政权的建立,新华书店建起的中央省市县镇五级树状网络,形成一个遍布全国的图书销售系统。这个庞大的销售系统后来成为新华书店最大的生存优势,再后来,新华书店更是一度成为了全国最大,也是唯一的一家书店。正是借助于这种体制性优势,新华书店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1981年进入新华书店工作的王耀华,见证了新华书店最好的时光。一本《政治经济学教材》有着1000万册的发行量,而《青年一代》每期的发行量都超过了500万,而在1978年,当各种曾经被禁的中外文学面世时,上海书店每天需要维持秩序的纠察就多达100人。
 

       王耀华(原上海新华书店编辑):我可以在两个小时里边,比如说卖掉3000本、2000本,像我们现在说的发牌一样地发出去,就这样一种排队。然后你书店里面书一进来,然后那个在卸书的时候,人家都在看着了,什么书来了,什么书来了,就涌上来了。然后在隔壁有一个吴江路口,那么就有一些像现在的所谓自由市场一样的,我这本书都买啦,你有什么书可以跟我交换。
 

       郑士德(原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1982年,那时候出了一本学英语的书,叫《许国璋英语》,《许国璋英语》那刚出的,王府井那里排长队,排长队。当时美国一个出版代表团刚好来北京,他们住在北京饭店,哎哟,他们非常惊讶,中国怎么能排长队买书啊,他们没有,他们回去以后,就在美国出版商,杂志吧,它有个,美国出版商杂志上就写了篇文章,后来我们就反馈,反馈到我们这里,他们感觉到是奇迹。
 

       解说:政治读物的发行,一直是新华书店最重要的工作。《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均由新华书店独家发行,并创造了相当高的发行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