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未解之谜 >

民国第一谜案:“刺宋案”背后的政治角逐(2)

发布: 2014-03-26 14:57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当时人们的疑问是,应夔丞为什么要买凶杀害宋教仁呢?这要从宋教仁所处的历史环境说起。

  自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廷便成了殖民者统治与剥削中国人民的工具。然而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革命形势的发展,让洋人痛感需要寻找一个新的代理人,他们瞄上了袁世凯。原因很简单,袁世凯与孙中山的差别在于,前者是阴谋家,而后者是理想家。
 

  但当时孙中山对于袁世凯,却并不是完全的信任。这一次,孙中山站在了宋教仁这一边。孙中山虽然让位给了袁世凯,但却在让位之前通过了《临时约法》,把总统制改为了内阁制,希望借用法律的形式来限制袁世凯将来可能的独裁。
 

  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国家元首只是在名义上代表国家,并无实际权力。国家实际权力在内阁,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向议会负责。
 

  对于一心想搞独裁统治的袁世凯来说,责任内阁制无疑是一块碍眼的绊脚石。想要铲除通往独裁道路上的阻碍,废除责任内阁制就成了势在必行的一步棋。
 

  国民党在1912年底至1913年初的国会大选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人因此踌躇满志,预定由宋教仁担任内阁总理,削弱袁世凯的权力。在正式国会开会之前,宋教仁沿江东下,一路上到处发表演说,批评袁世凯政府,阐述自己的宪政理想,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舆论。言论风采,倾动一时。
 

  袁世凯深深感到宋教仁和国民党对他的威胁,便派人给宋教仁送去西装和交通银行五十万元的支票一本,请他自由支用,但宋教仁在离京南下前夕,即让赵秉钧交还袁世凯,并留信一封表示谢意:“绨袍之赠,感铭肺腑。长者之赐,仁何敢辞。但惠赠五十万元,实不敢受。”此后,宋教仁一如既往地广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表明自己与专制独裁势不两立的态度。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准备从上海起程回北京,送行的有黄兴、廖仲恺、于右任等人。当晚10时许,火车进站。宋教仁几人边说边行,走到了检票处。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一阵枪声,只见宋教仁以手抵腹,倒在了血泊之中。

  宋教仁被迅速送至铁路医院,但终不治身亡。
 

  宋教任遇刺事件的发生,正处于国民党与袁世凯之间矛盾日趋激化的时刻,于是人们对案件的背景和内幕产生了种种猜测,同时也把这两大政治力量推上了风口浪尖。
 

  1913年3月25日下午,法捕房的蓝总巡率人到应夔丞的宅邸进行第二次搜查。搜得多件公文凭据,并发现了贴有封条的皮箱一只,以及五响手枪一把。巡捕房将案发当日从车站拾到的两枚弹壳,与枪内所存子弹进行比对,两者均为相同型号。
 

  翻阅着从应夔丞家中搜出的函文,负责这起案件的程德全不禁大惊失色。谁都没有想到,刺杀宋教仁的案件背后,居然是这样一个人物。
 

  这个人叫洪述祖。洪述祖人称“洪杀胚”,在当时担任内务部秘书,实际上他是受袁世凯直接指挥的密探头子,专门负责监视和对付革命党人。
 

  难道以洪述祖这一区区内务部秘书就敢公然行刺国民党党魁了吗?刺宋案是否还有着更深刻、更隐秘的内幕呢?这天,愁眉不展的程德全正在翻阅着从应夔丞家中搜出的几份函电,突然,一个名字赫然出现在眼前。
 

  他的名字叫赵秉钧,曾任内务部部长,时任民国内阁总理,是当时屈指可数的风云人物。面对这样一位人物,程德全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说起来赵秉钧与宋教仁还有同款之宜。宋教仁屡次进京,与袁系人马最谈得来的就是这位赵秉钧,甚至宋教仁每次进京,都住在赵秉钧的家里。然而,在权力争夺面前,赵秉钧也不得不痛下杀手了。
 

  正当程德全一筹莫展之时,突然响起了尖锐的电话铃声。打电话来的人名叫张一麐,是袁世凯身边的机要秘书,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致电程德全了。致电的原因程德全早已能倒背如流:向巡捕房索取刺宋案中牵涉到中央的证据,并立刻派人送往北京,电话里还不忘特别叮咛一句:可不作正式报告!
 

  但是,在孙中山与黄兴的强烈要求下,程德全不得不将查获的函电公诸于世。原本就已经暗流汹涌的海面被投掷了无数颗炸弹,新闻界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猜测,袁世凯与刺宋案有着某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案子自此急转直下,袁世凯被无奈地推到了台前。当时民意滔滔,袁世凯不得已要想出些化解的办法,于是,他暗示京兆尹王治馨,在京举行的宋教仁追悼大会上为自己开脱。
 

  这个王治馨是个糊涂虫,他在追悼会上说,应夔丞到北京后,曾向赵总理自告奋勇要动手杀害宋先生。总理也曾向总统请示过,总统认为政见虽有不同,暗杀决不是个手段,所以不予同意。由此可见,宋案与总统和总理无关,完全是应夔丞和洪述祖一手策划的。
 

  王治馨的这番话让人听来有欲盖弥彰之嫌,把袁世凯和赵秉钧气坏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推荐
精彩推荐
待解之谜:被绞死的是萨达姆还是
萨达姆绞刑之前 走进历史的萨达姆仍留给世人很多谜题
科学未能完全解释的五种现象:人
打哈欠 参考消息网7月31日报道 美国《大众科学》月刊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