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功勋美女财富一件不少的范蠡(2)
生财之道,无处不有 做事有始有终,方可善始善终。 范蠡举家风餐露宿,辗转来到齐国西南接近宋、卫的陶邑安顿下来。初到陶邑,范蠡自觉逍遥自在,便给自己再次改姓更名为朱公。没过多久,不甘清闲的他又开始考虑治业大计。他的家人对他颇有怨言,说:“人人都想富贵,个个都想发财,你偏偏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富贵,还认为钱财无用,现在没钱了又重提这事,你以为钱财这么好赚啊?” 他哈哈一笑,说:“穷富之别,看的是你的心。只要有心,生财之道无处不有。” 从政40来年,花甲之年隐退江湖之后范蠡才开始做生意,也是从小买卖开始他的商旅生涯的。在陶邑,他又一次重创家业。由于当时本钱不多,他的生意不是很大,就像刚到齐地那样,平日里只做一些当地的粮盐买卖。好在陶邑四通八达,是商贾往来的必经之地,范蠡自然也从这些商家那里找到了很多商业灵感。 时值诸侯割据、战事不断,范蠡在吴越生活了数十年,深知那里需要大量战马,而齐国多牧场,马匹便宜又剽悍,如果能将齐国的马匹低成本、高效率地运到吴越,一定能够赚大钱。可问题是怎样将马匹从北方运到吴越?兵荒马乱的,沿途强盗十分猖獗,从北到南,千里迢迢,运输费用高不说,一旦遇到强盗,还有可能会血本无归。 范蠡只能等待时机。通过多方考察,他终于了解到一个重要的信息:齐国有一个很有势力、经常贩运麻布到吴越的巨商姜子盾。姜子盾的货物在那条路上几乎都是畅通无阻,他早已买通了沿途的各路强盗。这个重大发现让范蠡看到了希望,他使了一计,将写好的一张告示张贴在城门口。告示的大致内容是:商人范蠡新组建了一支马队,时值开业酬宾,可免费帮人向吴越运送货物。不出所料,姜子盾获知这个消息,很快主动找到了范蠡,求运麻布。这正中范蠡下怀,他满口答应。如此,范蠡与姜子盾一路同行,货物连同马匹都安全到达吴越。 这次,范蠡不仅成功借助姜子盾的势力赚了一大笔钱,还帮了姜子盾的大忙。 从此,姜子盾与范蠡成了商场上的好朋友。 到哪儿就在哪儿成名 在陶邑,范蠡主要以经商为业,在商场上他也用治国之策来治家。没过多久,他又在陶邑发家致富了。他富了就爱施舍,施舍不但不要回报,还喜欢帮助穷人一起致富。 鲁国穷士猗顿,做什么都摆脱不了贫困,就向范蠡讨教致富秘方。范蠡坦诚告诉他说:“你若想快速致富,最好去搞种养,比如种粮、饲养五种牲畜、养鱼等。”《齐民要术》记载的《养鱼经》据说就是范蠡所作。范蠡赠给猗顿二十头牛,猗顿开始起步,最后终于致富,他还被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列在范蠡、子贡、白圭等巨商富人之中。 其实,范蠡经商成功,一靠勤奋,二靠智谋,三靠抓机遇,四靠仁厚诚信。 有一次,范蠡因资金周转不灵,向一个富户借了十万钱,一年之后这个富户上门讨债,没想到走水路乘船时,随身携带的包裹不慎掉入江中。包裹里可是这些年来他借钱给别人的几十万借据,这下,自己连路费都没了。好在事发地点离范蠡家只有几十里地,他就去投奔范蠡。范蠡在没有借据的情况下,连本带息还了那人的钱,还送了他很多衣物和礼品,这样,范蠡的仁信之名广播天下。各国商人都愿意和他做生意,工匠与农民也愿意为他做工。在他扩大生意,资金短缺之时,各富户都会主动送钱上门,帮他渡过难关,让他抓住机遇。短短几年时间,范蠡就成了齐国首富。 后来,范蠡又散尽家财,周济那些贫困的同乡老友,为此他还表白说:“其实,在我看来,经商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钱财是身外之物,贪得无厌往往会适得其反。懂得用钱才能得到钱,这也是生财之道!” 美女、功勋、财富,范蠡一个都不少,就连种田、经商也样样能成功。他不是随意离开某处,但他到哪儿就能在哪儿驰名天下。他出身贫寒,为越国称霸中原立下汗马功劳,却不留恋权位,在功成之时,名遂身退;他弃官从商,以治国之策治家,终于成为巨富而名闻天下;他又不贪恋钱财,在巨富之时,19年三致千金。这样的人不愧为“治国衣臣、兵家奇才、华商始祖”。 范蠡最后老死在陶地,享年大概88岁,世人称他陶朱公。 |
60岁参军77岁授少校,授衔时不愿 | |
毛主席:给予特例 |
章含之文革出轨细节:在前夫大姐 | |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出章的手提包,赫然发现她的皮夹 |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