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人轶事 >

功成身退:功勋美女财富一件不少的范蠡

发布: 2012-03-20 09:11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范蠡
范蠡

  辅佐越王,功成身退

  范蠡(前536年—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巨商)生活在一个虎气腾腾的春秋时代。
 

  他出生在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散户陇。博学多才,素有大志,只可惜,他生在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出身又不好,胸怀霸王之道,整天也只能跟那些乡间邻里人混在一起,即便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也没人理会,人家还以为他发神经。怀才不遇的范蠡只好像那个姜子牙(约前1128年-约前1015年)那样,在装疯卖傻中修身养性,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隐居生活。
 

  然而,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
 

  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那个改变他命运的贵人——楚国名士文种(?—前472年。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后来文种举荐范蠡共赴越国任职。两人受到越王的重用,成为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
 

  在吴越两国交战中,范蠡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向勾践献策美人计。于是,美人西施(生卒年不详。原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即今浙江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被献给吴王夫差。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坚持不懈,依靠范蠡、文种等人的深谋和才干,起死回生,实现霸业,最后把吴王夫差打败,洗雪了会稽的耻辱,也救出了西施。
 

  战争时期的成功合作并不意味着和平时代能和谐相处。
 

  范蠡一直记得老师计然给自己的提醒:越王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慢慢的,他也看出勾践好大喜功,生性残忍,便决定急流勇退,离开勾践。
 

  向勾践辞行的时候,勾践假惺惺地含泪挽留范蠡说:“灭掉吴国,全凭你的帮助,现天下太平,你偏要走,你走了叫我靠谁?你留下吧,我可以和你平分越国,如果你真的要走,我就杀掉你的妻子。”
 

  邪恶的人总会露出邪恶的本性,天真的文种就没有逃过勾践的魔爪。
 

  范蠡最终还是选择了抽身引退。
 

  弃政从商,名扬四海

  范蠡果真携带西施潇洒走江湖吗?人们在津津乐道于范蠡与西施的浪漫传说之时,或许也有人奇怪于范蠡这个流亡者,是不是真的过得逍遥自在。
 

  那个年月,很多躲避世乱的隐士高人置身于山林乡野,混迹于平民之间,比如他的老师计然,范蠡是不是也步他的后尘,自耕山野,默默无闻?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述范蠡离开楚国后的后半生的: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於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范蠡带着家人(不知可否是西施),泛舟五湖,飘然远引逃到有山有海、有林有田的齐国海畔。为避免身份暴露,他隐姓埋名,自称“鸱夷子皮”(古代用牛皮做的酒器,即“酒囊皮子”)。
 

  抛家弃产离开了楚国,范蠡不得不考虑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他治理过国家,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便打算在海边耕田,再创家业。他在当地购买了一些土地,还亲自饲养贩卖五畜。等有了一定的积蓄之后,就利用天时、地利之便雇人开盐田,搞渔业捕捞,还兼营杂粮等生意。
 

  范蠡善于捕捉市场信息。他经常跟雇工及当地的百姓、镇上的商贾在一起高谈养畜经,阔论市场行情。他对人温和友善,为人也慷慨大方,遇到天灾人祸时,他总是乐善好施,常开粥场赈济灾民。灾民听说有这么一个大善人,千里之外都赶来投奔他,不久,鸱夷子皮就名扬四海了。
 

  范蠡做生意就像他从政那样,首先考虑的是普罗大众的利益,哪怕是做小生意,他也不会去赚取黑心钱。
 

  一次,范蠡到卢氏(河南西北边陲)经商,来到一个熙熙攘攘的集镇闹市上,那里的店铺琳琅满目,连大树底下也摆满了各种杂货小摊,有卖皮毛的,卖肉的,卖山货的,应有尽有。范蠡很快了解到当地盛产核桃、木耳、山珍野味、肉类皮毛、粮食药材等土特产,但普通老百姓缺少食盐、葛麻布衣等日用杂品。这是一个好商机,范蠡当机立断,很快就在镇上开了一个杂货铺,做起了收购山货的生意。
 

  范蠡对收购来的山货开始分门别类进行放置,每种货物还分有等次。根据各地商贾的需求,他先将各类上等货用牲口运往各个要货的地点进行出售,收款后,他再购买食盐、葛麻布衣等各类日用杂货运回到镇上。这样,他不仅解决了当地人日用品缺乏的问题,自己也赚到了钱。
 

  范蠡买卖公平,决不会倒卖腐烂变质的货物,不坑害消费者,所以,他的生意能细水长流,他的名声能传遍四方。
 

  他就是以这样的行事风格,在齐地种养经商,勤勤恳恳,在与家人的齐心合力之下,很快就积累了高达数十万的财产。
 

  齐王听说范蠡搞经济很擅长,又仗义疏财,施善乡梓,是个贤能之人,便力邀范蠡进宫,请他进国都临淄做主持政务的相国。
 

  范蠡欣然答应。在任相国期间,他大力发展经济,不仅促进了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冲抵灾年对齐国物资短缺的困扰,也奠定了齐国经济与文化繁荣的基础。三年之后,齐国民富国强,而这时,范蠡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向齐王归还了相印,决定散尽家财再次远走他乡。
 

  他说:“官高招怨,财多招忌,这都是惹祸的根苗。人贫我富,人无我有,如果只取不施,为富不仁,钱财再多也无益,还不如趁早放弃!”
 

  他把财产分散给知交和那些贫苦的老乡,携家捎带贵重财宝再一次抽身离去。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推荐
精彩推荐
60岁参军77岁授少校,授衔时不愿
毛主席:给予特例
章含之文革出轨细节:在前夫大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出章的手提包,赫然发现她的皮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