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为何与苏俄争“中东铁路”:苏俄言而无信(5)
副标题#e# 他接着说:“如果苏联要赢得张作霖的欢心,那只有如他所愿停止支持在中国境内的民族革命运动及放弃对冯玉祥国民军的军事援助。这样,就能缓解我们与张作霖之间紧张的矛盾以及双方的敌意,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相互仇视。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能在张作霖控制的广大地区实现我们的中国革命计划。而且,我们还必须被迫使出浑身解数向张作霖献媚,与东京讨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要激动地提醒大家:那么我们在华就将一事无成!”① 俄罗斯历史学家别斯科娃写道:“莫斯科对待张作霖的关系是不明智、不合乎逻辑并且是缺乏连贯性的,也就是始终反对张作霖的。加拉罕也多次在苏联外委会上讲:我们的上层领导在与张作霖打交道时存在着急功近利、不灵活等错误,当然还有其他与中国有关的政策与做法。 “必须做到:不能给张作霖造成我们从根本上就是要在他的控制区内与他为敌的印象。” 加拉罕曾说:“要做到以上这一点并不十分困难。只要满足他的实际需求,就能办得到。” 别斯科娃接着写道:“对此见仁见智,比如给他提供相应的军事帮助,在他的地盘里建个有实际意义的办事处,给他在开发中东铁路项目上提供贷款等等。遗憾的是,当时的莫斯科决策者并不想采取以上的实际步骤,来解决与张作霖的紧张关系。他们不允许苏维埃政权做出让步。在涉及到给张作霖提供援助的问题,苏联政府开始曾有过许诺。只不过常常朝令夕改,从来没有落实。这就会使张作霖在这个问题上产生怀疑,认为这个自我标榜‘欧洲无产者’的国家与传统的帝国主义国家没什么两样。因此也会对苏联政府的其他政策和方针产生怀疑和动摇。在对待苏联政府曾经允诺提供援助的问题上,张作霖始终认为:苏联人是在耍弄他、愚弄他。因为,苏联代表在诱惑他可以提供援助的同时,却一直在实实在在地向他的死敌冯玉祥将军等提供大批的军事援助。”① 这种对张作霖摇摆不定的政策,导致了双方的相互敌视。1924年底,这种敌视开始呈公开化状态,集中表现则在中东铁路与外蒙地位确定等问题上。 首先,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奉系经常与苏方管理人员发生摩擦。 按照双方签署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议》第三款中有关中东铁路的规定,在东北地区,即使运送奉系士兵,也要向中东铁路管理局付一半的运费。因为《协议》中说得很明白:中东铁路完全是商业的合作企业,所以不可能免费提供运输。最初,奉系对此条款没有任何异议,并较好地遵守了该条款的规定。但是随着苏联与张作霖的关系日趋恶化,双方对有关中东铁路条款的纠纷日益增多,直至奉系拒绝支付中东铁路运送士兵、军事物资的运输款项。 1925年8月,张作霖宣布:过去归中东铁路所有的法院系统都归奉军管辖,并废除中东铁路对所属的教学系统的所有权。 对于张作霖的上述举动,苏联外委会委员契切林负责起草了一份照会,于 但是在 有预谋的类似行动相继在东北的其他地区展开。俄罗斯学者Д?斯拉文斯基在《苏中关系》一书中记述: 同年 对于以上事件,张作霖非但不加制止,反而责怪当地苏联公民不遵守东三省自治政府的法律法规。不仅如此,他还命令部下逮捕了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伊万诺夫及有关人员。稍后,在张作霖唆使下,奉军采取了更大规模的行动,逮捕众多的苏方铁路员工,查抄并关闭与中东铁路有关的苏方办事、办公机构,把中东铁路的苏方人员一律撤换成清一色的奉系人员。 张作霖在中东铁路问题上的超常规举动震动了莫斯科的决策者。他们在把张作霖列为中国头号敌人的同时,开始了外交努力。联共(布)中央责成苏联外委会分别于 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苏方还做出让步,即单方面撤消了原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伊万诺夫的职务,并再次保证:今后一定使中东铁路变为纯粹的商业化企业。 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关于中东铁路的冲突暂时平息。 因中东铁路而引起的冲突似乎平息了,但是双方之间由此引发的仇视实际上更加强烈。 |
- 上一篇:揭秘:7000名潜入朝鲜的韩国特工
- 下一篇:“大跃进”时蒋介石常向大陆空投粮食物资
“浓墨宰相”血染成 刘罗锅才是 | |
《宰相刘罗锅》里,刘墉智斗和珅乾隆,巧妙地制止了文 |
红卫兵有多嚣张:连宋庆龄的头发 | |
宋庆龄 本文摘自《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作者:黄峥 出 |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