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野史逸闻 >

始乱终弃:陈独秀与小姨子的不伦恋(图)(3)

发布: 2011-07-19 15:59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仲甫兄,这哪里有什么典故。我在家排行老三,从小家里人就叫我小三子,这本不足为怪也。只因到《苏报》案发生后,邹容病死在狱中,鄙人冒着危险在自宅旁安葬了邹容。章太炎先生们在为邹容写的墓志铭中,称鄙人为上海义士刘三。这样,刘三就叫开了,叫得人们连我的名字也不知道了。停了一会儿,刘季平幽默而诙谐地笑了笑,说:

  好吧,刘三就刘三吧,我生来就排行老三,这是爹妈给的,还能叫刘二?

  刘三你说的不就是典故吗?名副其实。陈独秀也称他刘三,笑着说道:

  刘三,你的确是个名声远扬的义士。我在上海听章士钊说过你的义举。当年《苏报》案发生后,章太炎被捕,邹容投案,你刘三为营救他们,曾请义士刺杀两江总督端方未遂,又耗尽家中财产保释义士。邹容病死在上海西牢里,你刘三又冒着生命危险为其收尸,葬于上海华泾宅地旁。你刘三不仅今日名扬四海,还流芳百世。

  哪里,哪里,我只不过是做了一个爱国者应做的一点事,谈不上什么英勇义举,更谈不上什么流芳百世了。刘三谦逊地说。

  刘三不仅能诗善饮,而且书法造诣很深,喜用纯羊毫,隶书潇洒飘逸,在南社中独树一帜。陈独秀很欣赏刘三的书法,并常和他在一起品谈字画,高兴之时,就互赠笔墨。

  陈独秀结识沈尹默更富有戏剧性。沈尹默,浙江吴兴人,原名君默,又名沈二,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北平大学校长。一天,应刘三之邀,沈尹默与哥哥沈士远到刘三家相聚饮酒,酒兴大发,从早上一直喝到晚间九点。但沈尹默不嗜酒,告辞回家,乘兴铺纸挥毫写了一首五言古诗条幅,第二天便去请刘三指教,刘三欣赏之后便挂在壁上。一天,陈独秀来访刘三,见壁上新挂的条幅,便问刘三:

  刘三,君默何许人也?

  是我的朋友,也在本校任教,到日本留过学。刘三答道。

  第二天,陈独秀敲门拜访沈尹默。他一进门,不等主人开腔,就大声地自我介绍起来:

  我叫陈仲甫,在陆军小学任教。昨天,我在刘三家看到你的诗,诗写得很好,但字俗入骨,流利有余,深厚不足。

  沈尹默听了这位不速之客对他的诗及书法如此不客气的评价,顿觉刺耳,无礼,太狂,真想讥讽他几句,但沈尹默冷静地转而一想,自己的字确实不好。于是,沈尹默以礼相待,递烟沏茶,很客气地招呼陈独秀坐下,接着,两人便摆谈起来。陈独秀谈笑自若,直抒己见,沈尹默倾心聆听,频频点头,虚心求教。两人之间谈得十分投机,距离一下拉得很近,情感相融。沈尹默虚心地说:

  我的字功底很差,受南京仇涞之老先生的影响,用长锋羊毫,但至今不能提腕,所以字写不好,有习气,多请仲甫先生指正。

  哪里,哪里,我是快言快语,直言不讳,请君默先生见谅。

  也许是受了陈独秀当头一棒的刺激,从此沈尹默便发愤钻研书法,听从陈独秀的指教,临摹汉碑,每天写完一刀尽八纸方罢休。沈尹黩苦练了三载,书法取得长足进步,一扫往日俗气,风骨挺立,独创了书法风格。两人从此成了好友,日后又共同投身于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性格豪爽,襟怀坦白,第一次来访沈尹默,事先既没有人介绍,也没有打招呼,见面没说上两句,便给主人当头一棒,如此坦率地交友,一时被人们传为美谈。

  这段自由自在的新生活,可以说是陈独秀一生中最安然自得而美好的岁月。在友人沈二、刘三等的陪伴下,陈独秀夫妇游览了西湖许多好去处,同时激发了陈独秀的诗兴,写了不少风情并茂、渗透新婚燕尔的欢愉和踌躇满志的感怀诗。他在游西湖孤山北麓元人为纪念宋代隐逸诗人林和靖而建的放鹤亭时,写了《咏鹤》诗,抒发了他不畏困难、努力探索人生真理的雄心壮志。他在诗中写道:

  本有冲天志,飘摇湖海间。

  偶然憩城郭,犹自绝追攀。

  寒影背人瘦,孤云共往还。

  道逢王子晋,早晚向三山。

  除《咏鹤》诗之外,他还写了《游韬光》、《游虎跑二首》、《灵隐患寺前》、《雪中偕友人登吴山》等诗。

  重返安庆又遭通缉

  191110月,正当陈独秀与新得佳人君曼过着温馨、甜蜜生活的时候,一声炮响,传来武昌起义的消息。陈独秀为之欢欣鼓舞,积极进行革命宣传,由君曼磨墨,他起草革命檄文多篇,交由革命党光复会干部周亚卫等人用大字报写好,夜里贴于杭州鼓楼的门旁,使省垣官吏闻之悚然。第二天,檄文不翼而飞,换上了抚台衙门严厉镇压的告示。115,杭州光复,陈独秀与安徽同盟会的管鹏等人,督促新军响应,为形势所迫,新军惧而求降。陈独秀的胆识,令友人赞叹。

  辛亥革命胜利,清帝宣统宣布退位,建立中华民国。陈独秀与君曼彻底地获得婚姻自由,他俩高兴得相互拥抱,邀约沈尹默、刘季平等人聚会,举杯祝贺胜利。君曼心潮起伏,唱起在杭州学会的越剧小调《梁山伯与祝英台》,愿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生活一辈子。

  1111,陈独秀故乡安徽宣布独立。1212,安徽临时参事会选举孙毓筠为安徽都督,并派员赉印到沪迎接孙毓筠。21日孙毓筠抵安庆就职,正式成立安徽军政府。

  孙毓筠,字少侯,清末太傅,大学士孙家鼎的侄孙。光绪末年,以富家子破产十余万金资助革命,是安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深受孙中山器重,曾代理同盟会总部庶务科,1906年从日本回国,到江苏、安徽活动,在南京被人出卖,遭清政府逮捕。江苏光复后,被任命为江浙联军总部副秘书长。孙毓筠一到任,就有关政府人选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淮上结交的陈仲甫。于是,他慕陈独秀之名,电召陈独秀返皖任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接电后,既高兴与孙少侯萍水之交,能被如此器重,但又为难,怕君曼不同意。一天,他与君曼商量说:

  君曼,现孙都督邀鄙人回安庆任都督府秘书长,你说回去不回去?我知道你不愿离开杭州这个天堂。

  独秀,此事我已听说了,我为你高兴。能荣任此职,实属孙都督对你的器重,不过……”话到嘴边,君曼又缩了回去。

  君曼,不过什么,你说出来。有什么难处,我们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

  我们是被迫离开安庆的,你也说过,再也不进家门,现在倒又要回去……”

  君曼,现在时代变化,大清朝推翻了,家里人的思想也会变的。

  话是这么说,回去生活在一起,总是不好。

  那你说,该怎么办?

  我的想法是,最好不住在家里。

  好,我完全同意,你同我想到一块去了。

  陈独秀和高君曼依依不舍地告别美丽的西子湖畔,结束了浪迹天涯、诗酒豪情的浪漫生活。由杭州到上海,绕过被张勋固守的南京,几经辗转回到故乡安庆。

  这天,辛亥革命后的一个严冬的早晨,冬日红霞映衬下的临江古城安庆,显得格外的美丽。巍巍屹立在霞光中的古塔,出现在陈独秀、君曼的眼前时,他俩不禁高兴地说道:

  看见宝塔了,我们又回来了!

  ——”汽笛一声长鸣,长江大轮徐徐靠近破烂不堪的安庆码头。当陈独秀与君曼拎着简便行装,兴高采烈地走向码头时,早已迎候在那里的都督府人员向他们挥手致意,燃放鞭炮,热烈欢迎陈独秀回安庆任都督府秘书长。人们上前与他们热烈握手,不断说着:

  欢迎先生及夫人!

  孙都督早已在等候你来任职。

  谢谢!谢谢孙都督,谢谢各位先生。陈独秀满面笑容,神采奕奕,无比的谦恭和诚挚,心情与一年多前被迫离开家乡去杭州时截然不同。

  接着,他们夫妇俩乘上一辆披红挂彩的大马车,在几辆马车的伴护下,得得地穿过狭窄的街道,好不威风。人们夹道相看,有的指着马车说:

  那不是陈家的大少爷吗?

  是的,听说他是都督府秘书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