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未解之谜 >

黑海迷案:冯玉祥究竟死于意外,还是谋杀?(2)

发布: 2021-10-13 10:34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启航

 

    从美国返回中国,现在看来易如反掌,但在当时却是个不小的难题。因为国民党特务下毒手的可能性很大,路上很不安全。经过多方斟酌考虑,冯玉祥决定与苏联驻美国大使馆联络,争取他们的帮助。

 

    当时的苏联驻美国大使就是原来的驻华大使潘友新,在重庆时就与冯玉祥熟悉。在潘友新的建议下,冯玉祥同意乘苏联船只绕道苏联回国。

 

    1948年7月上旬,苏联客轮“胜利号”驶抵美国纽约。7月31日,冯玉祥冲破国民党特务的重重阻挠,登上了“胜利号”,离开美国,踏上归途。与冯玉祥随行的有他的夫人李德全,儿子冯洪国,女儿冯理达、冯颖达、冯晓达,女婿罗元铮和秘书赖亚力。临行前,冯玉祥在报刊上发表了《告别留美侨胞书》和《告别美国人士书》,向爱国侨胞和美国朋友告别。

 

1947年,冯玉祥(左)、李德全(右)与其长女冯理达(中)在美国太平洋西岸的合影。

 

    “胜利号”客轮是二战中苏联红军从纳粹德国缴获的一艘豪华客轮,排水量为9000吨。船上宽敞舒适,富丽堂皇,各种设备一应俱全,其豪华程度在当时的欧洲无出其右。“胜利号”客舱分4层,头等舱在顶层,冯玉祥一行住了顶层的4套包间,另外还有4位苏共中央委员,住在顶层的其他包间。下面的3层住的是400多名苏联公民,其中大部分是苏联驻美外交人员的子女,因为美国政府不允许苏联在美国设立自己的子弟学校,所以这批孩子不得不回国读书。冯玉祥和他的家人根本没有想到,其实这艘客轮是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财政负责人钱之光拨专款为冯玉祥包租的。这个情况是冯玉祥夫人李德全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党小组学习时才听人说的。

 

    1948年7月31日,“胜利号”启航了。海上的天气格外好,冯玉祥的心情也是格外得好,从不在子女面前表露夫妻感情的他,一反常态,伸出胳膊深情地搂住了夫人的肩膀,默默地欣赏着美丽的海景。

 

    过了一会儿,他开口说道:“我这次回去以后,要做一个小学生,一切从头做起。过去,我也是有很多错误的,每次想起这些,自己都惭愧痛心。可是,过去的终究已经过去了,没法子再挽回补救了。现在,我还有信心重新开始,我想,一个人只要对自己还有信心,从头开始为时就不能算晚。”

 

    李德全轻轻地拍了拍丈夫搭在她肩上的手。冯玉祥又转过脸来对旁边的子女们说:“你们几个孩子,还没有走上社会,爸爸希望你们努力读书,增长知识,做有志气的人,有出息的人,今后都成为对民众、对社会有用的人。”

 

    归途

 

    船行一路,饮食丰盛,船上的各种娱乐活动也丰富多彩。但冯玉祥很少出舱,大部分时间在房间里读书,写日记,整理文稿。8月12日,他在船上给李济深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了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病,流露了对美国的不满。信的结尾说,他在船上已经12天了,对外界的消息一无所知,希望李济深为他找些《华商报》寄到莫斯科外交部转他。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封信。

 

    此时此刻的冯玉祥,轻松愉快,心情舒畅,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他万万没有料到,他越来越接近的目的地不是苏联和祖国,而是生命的终点。

 

    8月10日,“胜利号”越过大西洋,进入直布罗陀海峡;8月17日,驶抵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船靠码头时,冯玉祥吃惊地发现,旁边居然停泊着一艘国民党军舰,顿时警惕起来,以后就倍加小心,几乎足不出舱了。

 

    “胜利号”在亚历山大港停泊了6天。这期间,有3000余名被埃及政府驱赶回国的苏联亚美尼亚人搭乘“胜利号”回国。船上骤增这么多人,顿时秩序大乱,人声鼎沸,拥挤不堪,连甲板、过道上都挤满了人。

 

    8月21日,“胜利号”重新启航,船行数日,抵达黑海东岸的高加索海港巴统。3000归民尽去,船上又恢复了安静。

 

    巴统地方官员上船向冯玉祥夫妇表示欢迎和问候,并提出如果冯将军对长时间坐船感到疲倦,可以由此地改乘火车去敖德萨。冯玉祥考虑到坐船到达敖德萨也只需两天了,再说换火车还得花钱另买票,就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事后,冯的家人每每回忆起这件事,都感到追悔莫及。

 

    “胜利号”在巴统停靠一周左右,重又拔锚横渡黑海,驶向敖德萨。 8月31日,船上的无线电广播传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日丹诺夫去世的消息。9月1日中午,全船为日丹诺夫举行了追悼大会。会后,船长对旅客们说:“明天就要到达敖德萨了,大家经过一个月的海上长途旅行,一定都感到疲劳了。我建议午饭后大家各自回舱,收拾行李,好好休息一下,准备明天下船。”

 

    这天照例是午后两点钟开中饭。往常,午饭后是很热闹的,船上光是苏联青少年就有二三百人,饭后他们总是到甲板上打打闹闹,笑语欢声不绝于耳。这天却不然,可能是听从了船长的建议,各自回舱休息去了,偌大的船上几乎鸦雀无声,静得出奇。

 

    颖达、晓达饭后没有回到自己的房间,而是跟着进了父母的包间。李德全开始动手拾掇东西。冯玉祥则半倚在床上,兴致勃勃地对两个女儿讲述1926年他访问苏联的情景。他说:“那时苏联还很贫困,社会秩序也还没完全上轨道,比较乱,但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气氛浓厚。所以我就把你们哥哥洪国和姐姐弗能、弗伐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政治。”接着他又说:“不过,要论起生活条件,苏联还是赶不上美国,你们要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好适应新的环境。”

 

    看着夫人来来回回地忙碌,冯玉祥又若有所思地对两个女儿说:“我和你们妈妈奔波奋斗了大半生,没有成就什么事业,也没有攒下什么钱。过去有过一点钱,都办了学校了。今后你们要想生活得好就得靠本事。我跟你们说过不止一次,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有能,有些人有钱,这两样比较起来,那钱毕竟是很空虚、很软弱的,因为它本身不是生活必需品,一旦拿它换不出东西来,它就一点用也没有了。所以爸爸总希望你们自己多多努力……”

顶一下
(4)
80%
踩一下
(1)
20%
精彩推荐
科学未能完全解释的五种现象:人
打哈欠 参考消息网7月31日报道 美国《大众科学》月刊
待解之谜:被绞死的是萨达姆还是
萨达姆绞刑之前 走进历史的萨达姆仍留给世人很多谜题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