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人轶事 >

邓小平在莫斯科如何智斗赫鲁晓夫?(4)

发布: 2011-05-31 20:35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可见,苏斯洛夫同志,”邓小平声音低沉缓慢,因而更显出分量,“你掌握的情况与事实有何等大的距离!”

苏斯洛夫嘟嘟囔囔:“这种枝节问题不值得纠缠。”


       邓小平略提高声调:“那么,到底为了什么撤走专家呢?你们撤专家,我们一再挽留,因为涉及我国各重要经济部门。你们单方面撕毁合同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邓小平眼里像打闪一样射出锐利的光波:“你们的做法不仅造成我们国民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你们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近视,要有历史眼光!”


       邓小平的话是深刻的。赫鲁晓夫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这种伤害留下的伤痕印在几代人的心灵上。1960年8月,周恩来在为将要回国的苏联专家举行的告别宴会上,回顾了中苏友谊的发展历史后,动情地说:“全体苏联专家与中国同事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苏联政府突然决定全部撤走,虽然我们一再表示挽留,但是无效。今天在这里表示深深的惜别,我的感情已经不允许我讲下去了……”当时许多苏联专家难以控制住自己的眼泪。


       这第二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这次会议对文件的起草确实是逐段逐句、甚至是逐词逐字地进行讨论的。


       在谈到战争与和平问题时,文件原稿用了一个词,这个词在俄文中有“勒住缰绳”的意思。胡乔木提出“这个词要推敲,不是马受惊了以后再勒缰绳,而是在它未惊之前就加以制止”。为了这一个词,中方同苏方争论半天,强调对于战争的预防,而不是等战争打起来再设法“勒住惊马缰绳”。


       主持会议的苏共宣传部部长波诺马廖夫都争得出汗了。他敞开衣襟,扯着衣襟一角边扇风边说:“中国的翻译对俄文研究到这个地步,这么抠字眼,我们都不得不翻字典了。”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