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人轶事 >

哪位中共将领在延安被毛泽东赞“民族英雄”?

发布: 2011-01-01 12:49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核心提示:1939年5月,延安飞机场建成,王耀南率工兵营返回前线。6月19日,兼任115师独立支队副团长的王耀南在行军中接到逃难老百姓汇报,有近千日军占领了康城。陈士榘部先头营在川口与日骑兵大队遭遇,陈士榘率先头部队与敌接火。战斗中,陈士榘是被炸弹给震晕在山沟里,“父亲临危受命,指挥部队依托有利地形,构筑坚固防御工事以接应后撤的先头部队。”

 

王太和告诉笔者,“在此次战斗中,父亲身负重伤,但他仍指挥战斗到最后一刻直至昏迷不醒,被送进了延安总医院。”毛泽东、朱德得知情况后命令医院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最终王耀南被抢救过来了。后来,毛泽东还亲自派专人送200块大洋,并写了亲笔信,赞扬他是“民族英雄”。

 

 

本文摘自:《人民政协报》2010年12月30日第5版,口述:王太和 整理:王信霞,原题:《响在父亲耳畔的黄洋界炮声》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有一位传奇的将军,他就是王耀南。王耀南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工兵史,同志们都称他为“工兵王”;红军四渡赤水前后,王耀南曾指挥工兵连先后架起十余座桥梁,被毛泽东誉为“工兵专家”……

 

要了一个月的饭才走到安源

 

1911年,王耀南生于江西萍乡上栗村的一个鞭炮世家,从儿时起,炸药整整伴随了他的一生。位于湘赣边界的这个小村庄,从古至今都赫赫有名,是因为这不足百十户的人家世世代代都以生产鞭炮为生。王耀南因为是冬天里生,所以取名“冬伢子”,伙伴们都叫他“南伢子”,五六岁时他就跟着叔伯们学着制造鞭炮。

 

1919年的一天,王耀南与他母亲上山挖野菜时,突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下山时他们发现差不多半个村子都被夷为平地。原来是村里的一户人家在制造鞭炮时不慎引爆了炸药。“当父亲和奶奶走到村里时,村里已经基本没人了。在无人救济、断了生活来源的情形下,奶奶不得已带着父亲及姑姑离开上栗村去安源找做矿工的祖父及曾祖父。”上栗到安源之间的距离足足有八十多里路,王太和说,“奶奶是带着父亲要饭走到安源的。那时父亲才八岁,后来他告诉我,他们足足走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安源。”

 

安源,位于江西省西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策源地,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之一,也是中共湖南省委指挥秋收起义暴动的军事中心。到了安源之后,“父亲当了一名童工,他是跟着祖父王树善一起在矿井下学点炮。”

 

1921年秋,毛泽东到安源点燃了工人运动的火把。毛泽东与矿工们在井下促膝谈心。“那是父亲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因为他是穿着衣服下矿井的。这与只有三尺汗布(即井下包头布、井上遮羞布、回家洗澡布)的矿工们迥然不同,所以,父亲印象特别深刻”,王太和说。在听完毛泽东给工人们传播革命道理之后,年仅10岁的王耀南就对他崇拜不已,这些道理在王耀南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也改变了王耀南的一生。

 

1922年,王耀南和一帮小伙伴们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安源儿童团,这是安源路矿工人们的第一个少年儿童组织,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属于孩子们的组织。从她成立的那天起,儿童团员们就秘密地帮成年人完成他们难以完成的任务。他们把风、放哨、传递消息;他们带路、送信、护送领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