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真相 >

刘邦为何认定萧何为大汉帝国第一功臣(图)

发布: 2011-08-11 09:25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萧何

  高帝六年十二月、正月,刘邦不仅分封了二十九位列侯,而且还为这二十九位列侯排出了座次。毫无疑问,排名第一的就是大汉帝国的第一功臣。那么,谁会成为大汉帝国的第一功臣?这样的排位,又有何根据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

  我们先来看看谁有可能入选?

  一号候选人:张良。

  刘邦定三杰的时候将张良列在了首位,认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一般来说,一位领导一旦提出某种独创理论,都会异常钟情于此,刘邦亦是如此。显然,张良被列为三杰之首说明他深得刘邦的认可,这为其成为大汉帝国第一功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算是初战告捷,初赛分数相当高。

  再者,刘邦分封列侯时指定食邑户数最多的曹参,共一万零六百户,但他的食邑之地是由刘邦决定,个人没有选择权。而刘邦对张良则厚爱有加,做出了让他自择齐三万户的许诺,二十九位列侯之中得此待遇的唯有张良一人。

  有这两条做保证,张良极有可能成为大汉帝国第一功臣。

  二号候选人:曹参。

  曹参所封食邑一万零六百户,张良辞封三万户后受封一万户,曹参成为二十九位列侯中封地最多之人。按受封户数多寡为标准来看的话,谁也争不过他。

  再者,曹参军功显赫,除韩信、彭越、黥布三位异姓诸侯王外,无人可比。韩信、彭越、黥布毕竟是第一层次的功臣,早已受封诸侯王,在第二层次的功臣(列侯)中,曹参的军功位列第一。

  按照大汉军功标准来排序,曹参是最有希望成为第一功臣的人选。

  三号候选人:周勃。

  周勃受封食邑八千一百户,比萧何还多一百户。刘邦一向器重他,在临终之际,还说出了安刘氏者必勃也的惊人之语。如果按照信任程度来定次序的话,周勃大有希望。

  四号候选人:萧何。

  萧何受封食邑八千户,排名第四,次于曹参、张良、周勃,但他的受封深得刘邦庇护。著名的功人功狗之说,不就是刘邦为萧何辩护时诞生的吗!

  再者,萧何一直是汉王身边的重臣。楚汉战争期间,他奉命镇守关中、汉中、巴蜀地区,全权代理一切事务,这无疑显示了其在刘邦集团中独一无二的地位与身份。这次推选第一功臣,萧何理应入选。

  上述四人,刘邦对张良是尊敬,对曹参是感激,对周勃是信任,对萧何是倚重。

  以上是我们对第一功臣人选的预期,最终决定谁拔头筹的因素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刘邦待见谁,二是列侯推举谁。

  列侯们的意见集中而且明确:平阳侯曹参,受伤七十余处,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众人一致推举曹参为第一功臣。

  这样的集体意见让刘邦一个头两个大,他心之所向乃是萧何,但在封侯时已经强行多封了萧何许多地,现在实在不好再力排众议专断独裁,可要是真顺着众人的意思,实在又有点不甘心。

  正在刘邦瞻前顾后不置可否的时候,关内侯(有侯爵而无食邑)鄂千秋跳了出来。他对刘邦说,列侯们说的都不对。曹参虽有攻城略地的功劳,但这只是短期的成效(一时之事)。皇上您与西楚作战五年,常常失军亡众,多次只身逃脱。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萧何总是雪中送炭,不等您发令,就从关中派遣数万军队,提供大量供给到前线,在您最需要援助时拉上您一把。楚汉两军在荥阳作战数年,军无现粮,全靠萧何从关中通过漕运保障充足军粮。陛下虽多次丢失崤山以东的土地,但萧何却为您保全了关中之地,此万世之功也。像曹参这样的将军,大汉失去一百个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没有曹参也一样能够胜利。怎么能让一旦之功凌加于万世之功上呢?萧何当属第一,曹参只能排第二。

  不等群臣做出反应,刘邦立即表示迎合,当即下诏特许萧何带剑、穿鞋上殿(于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堂不必小步疾行(入朝不趋)

  萧何的确功高,但通过鄂千秋的分析才让我了解到萧何的丰功伟绩。说完,刘邦又加封鄂千秋为安平侯。鄂千秋从无食邑的关内侯一跃成为有食邑的列侯,也算是一战(舌战)成名一步登天了。

  同日,刘邦相继封萧何父母兄弟十几人,个个都有食邑。

  大臣们被鄂千秋搞得措手不及,还没缓过劲儿来刘邦已经连连下诏,厚赏萧何全家。就这样,萧何被指定为大汉开国的第一功臣。

  随后,刘邦又加封给萧何两千户,作为昔日救助的回报。原来刘邦时任亭长的时候,常常受恩于萧何,每次押送服役的人去咸阳,别人都资助三百钱路费,唯独萧何次次都给五百钱。

  萧何成为了大汉开国的第一功臣,这样的评选结果衍生出了三个疑问:

  第一,为什么刘邦的个人意见与绝大多数功臣们意见会相左?

  第二,谁的意见是正确的?

  第三,刘邦为什么需要鄂千秋为他解围?

  以往封侯的基本标准是斩将杀敌的军功,而功臣们推荐曹参的理由和标准也是军功;备受刘邦认可和欣赏的萧何,其贡献显然不在军功之列,这就是君臣意见严重对立的根本原因。

  显然,大臣们的集体意见更有真凭实据。既然封侯是按军功大小确定,那这次排序也应该以军功为依据,理应推选曹参为第一功臣。刘邦指定萧何的做法,在众人看来存在偷换概念的嫌疑,故意将事功军功混为一谈。

  当然,作为一国之君的刘邦,这么认死理儿也是有特殊考虑的。照理说,皇上在确定第一功臣的问题上完全可以自行裁定,根本不用顾忌大臣们的意见。刘邦之所以有顾虑,是因为继位之初他手握的皇权还是有限的,能平定天下靠的是功臣派,他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妥协与退让。但历史告诉我们,皇权的本质是趋向无限的高度集权,刘邦此阶段的有限皇权只是暂时的。

  他们的关系很纠结

  因为高帝刘邦的坚持,萧何获得了第一功臣的殊荣,可见他在刘邦心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萧何究竟有什么独一无二的贡献,能换来在封邑、排序时的两次提携呢?

  首先,的确功不可没。

  在《汉初三杰》一章中,我们曾讲过萧何对西汉建立的四大功绩:成全沛公,成全高帝,举荐韩信,经营后方。

  其次,与刘邦私交极深。

  张良是秦末起义后在投奔他人的半道上改投刘邦的,中间还曾因为要辅佐韩王成而选择过离开刘邦。在张良的内心里,韩王成永远排在第一,韩国复国永远是首要任务。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后,张良陷入绝望,这才彻底投靠了刘邦。

  曹参本来是沛县的狱掾,刘邦那时候是泗水亭长,理论上来说,俩人是同事关系,只不过当时并没有过多私交,关系逐渐亲密起来还是在反秦大起义开始以后。

  萧何就不同了,他早就是刘邦的知己,而且两人私下关系很密切。刘邦未入官道前到相关部门报到过好几次,每次都是萧何为他掩护解围;刘邦当了亭长后,萧何更是多方关照,不仅在他出差时多送钱,甚至在沛县县令宴请吕公时,公开袒护一个子儿都没拿、却口中喊着贺钱万的刘邦,间接地成全了刘邦与吕雉的婚姻。

  周勃和刘邦也是老乡,但是这个老乡关系就生分得多了,没有什么私交,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私情啦。

  再次,汉帝国需要萧丞相。

  刘邦为萧何争地争位,最终是为了达成一个重要目的:任命萧何为丞相。

  对功臣们进行大规模分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诉求,说直白点,就是偿还这几年的战争人情债。功臣们在战斗中奋不顾身,出生入死,理应论功行赏。刘邦按军功大小,分封不同等级的食邑。这些事儿做到位了,他刘邦也就不欠谁的了。所有封赏都是对过往历史留下的痕迹进行一次大清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