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之争与蒋介石软禁胡汉民事件
文章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作者: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孙中山早年主张法治,晚年倾向于党治。1928年,国民党统一全国,宣布训政开始,由此产生党治和法治之争。蒋介石受中原大战刺激,接受胡适等人权派的要求,主张制定约法,进行"政治刷新",而胡汉民则以孙中山"遗教"为依据,反对在当时制定约法,并在许多问题上批评和牵制蒋介石。其结果是,蒋介石以暴力压制不同意见,一场有关民主和法治的论争转化为反民主、反法治的演示。 一、 南京政坛的一次强震 自1931年2月上旬起,蒋介石日记中逐渐出现对胡汉民的强烈不满和攻击之词。2月9日日记云:"见人面目,即受刺激,小人不可与共事也。纪念周时几欲饮泣,而又耐止,何人而知我痛苦至此耶!"这里,蒋介石仅用了"小人"一词,没有点名,但是,这位"小人"在第二天的日记中就登场了。10日日记云:"胡专欲人为其傀儡而自出主张,感情用事,颠倒是非,欺罔民众,图谋不轨,危害党国,投机取巧,毁灭廉耻,诚小人之尤者也。余性暴气躁,切齿胡某,几忘其身矣,奈何弗戒!"从这一段日记可以看出,蒋介石认为,"胡某"也者,罪大恶极,他使得蒋介石"性暴气躁","切齿"痛恨。 其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对"胡某"的攻击就接连不断。13日日记指责其"挑拨内部,诋毁政治,曲解遗教,欺惑民众"。15日日记指责其"破坏党国,阻碍革命","以司大令(斯大林)自居,而视人为托尔斯基(托洛茨基)"。25日日记则称:"今日之胡汉民,即昔日之鲍尔廷(鲍罗廷)。余前后遇此二大奸,一生倒霉不尽。"十几天之中,由"小人",而"胡某",而直书"胡汉民",标志着蒋介石怨愤的迅速增强。
这就是本世纪30年代初著名的胡汉民"被囚"事件。早在同盟会时期,胡汉民就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长期充任孙的助手,堪称"党国元老"。他当时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南京国民政府委员、立法院长。"事发以后,举世骇然。"他的被软禁无疑是南京政坛上的一次强震。
|
- 1971年蒋介石为何选择主动退出联合国?
- 谁建议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 张学良被软禁52年,花了蒋介石多少钱?
- 揭秘蒋介石到底从大陆带了多少黄金白银到台
- 抗战哪位国民党将领投降日军后反被蒋介石授
- 蒋介石受十月革命影响 后因何事对苏联产生
- 1949年中共两次差点活捉蒋介石 揭失败原因
红卫兵有多嚣张:连宋庆龄的头发 | |
宋庆龄 本文摘自《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作者:黄峥 出 |
“浓墨宰相”血染成 刘罗锅才是 | |
《宰相刘罗锅》里,刘墉智斗和珅乾隆,巧妙地制止了文 |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