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真相 >

国号之争:“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何去掉两字(2)

发布: 2014-02-24 14:42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和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政府组织法时,一致同意并决定:去掉国号后面“中华民国”的简称。
 

  但代表们也同样认为,去掉“中华民国”的简称,不等于把中华民国过去岁月里革命的历史意义全部抹煞。比如辛亥革命、两次国共合作等都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这一点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就已经讲过了。同时,考虑到“中华民国”这个名称长期以来在民间已经叫顺口了,因此目前也不要强行禁止使用,可以允许人民还有这样的称呼,正如现在我们用公历,同样也不禁止人民使用阴历;应该慢慢地引导人民在公文上使用统一的国号,最好在正式文件上有这样一个法律性的规定。
 

  新中国诞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深深地烙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上,“中华民国”如同岁月风尘,被人们抖落于逝去的时空之中。
 

  在筹备建国的各项准备工作中,确定代表国家尊严、象征的国旗、国徽、国歌等事项,是一项紧迫、庄重、严肃而责任重大的工作,全国人民对此非常关心。
 

  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建立并进行分工后,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歌和国徽的方案。组长由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担任,副组长由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和北平市市长叶剑英担任,成员有张奚若、郑振铎、郭沫若、陈嘉庚、翦伯赞、钱三强、蔡畅、李立三、欧阳予情、廖承志。
 

  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第六小组立即着手工作,并通过《人民日报》等报刊,刊登向全国公开征求国旗图案的启事。具体要求是:一、要有中国特征,含有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等;二、要有政权特征,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三、形式为长方形,且庄严简洁;四、颜色以红色为主。
 

  直接向人民征求国旗、国徽图案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本质。消息一经见报,立刻在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中引起了非常热烈的反响。全国各地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机关干部、作家和其他行业的人们纷纷应征,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国旗图案稿件如雪片飞来。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新政协筹委会就收到国旗设计图案近3,000幅。
 

  筹委会在北京饭店413房间设立了临时选阅室,将所有应征设计稿集中陈列,请评选委员会成员和专家们选阅。在应征的稿件中,设计构思大体符合国旗3个条件的,主要是由五角星、镰刀、锤子和嘉禾齿轮等几种图案组成。基本可归纳为4种情况:一是镰锤交叉并加五角星;二是嘉禾齿轮并加五角星;三是旗面为红色或2/3红色,加黄或红五角星,四是竖条旗面左上方镰锤、五星或齿轮。经过反复比较筛选,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最终把其中38幅图案汇编成一本《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提供给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
 

  毛泽东在紧张繁忙之中,十分关心国旗方案的审查情况。
 

  一天晚上,毛主席宴请爱国人士。席间,曾多次参加过国共谈判的政协委员张治中问他:“主席同意哪一个国旗图案?”
 

  “我同意一颗星加一条黄杠的。”
 

  毛泽东一向对养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有着深厚的眷恋之情,因此对这幅象征着黄河的图案情有独钟。
 

  但张治中却明确表示反对,他说:“红底是代表国家和革命的,图案上中间这一条杠,把红旗劈为两半,不是变成了分裂国家分列革命了吗?同时,以一杠代表黄河也不科学。”
 

  毛泽东沉吟了道:“这倒是个问题。看来还需要再研究一下。”
 

  9月25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丰泽园召集政协筹备第六小组座谈,38幅国旗的图案陈列在会场。大多数代表虽然倾向有黄河符号的图案,但也仍感到不够圆满,一时也拿不准主意。
 

  具有艺术眼光的田汉突然眼睛一亮,来到编号第32的图案前,仔细端详起来:在红色的旗面上,铭刻着五颗黄星,一大四小,顶端还有镰刀斧头。他高举这张图稿,大声对毛泽东说:“这是一幅很理想的画面,只是上面的镰刀斧头是否必要?”
 

  毛泽东接过图稿,认真地审视,感到非常满意,高兴地说:“这张不错,不错,镰刀斧头可以去掉。”与会者也一致赞同,最后议定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毛泽东说:“过去,我们的脑子里老想在国旗上面加上中国的特点,因此画上一条代表黄河。其实许多国家的国旗也不一定有那个国家的什么特点。例如苏联的镰刀、斧头也不一定代表苏联特征,还有4个国家也有同样的镰刀斧头。”
 

  说到这里,毛泽东又指着五星红旗的式样说:“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了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毛泽东的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在9月26日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的又一次会议上,最后确定32号图案作为提交政协大会审议的国旗样式,并对五星红旗作了说明:红色代表革命,五星象征着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9月27日,当周恩来主持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时,五星红旗的图案顺利通过了。这天怀仁堂主席台上,挂出了大幅的五星红旗图案,满台生辉,掌声雷动。
 

  当时的大会决议案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后将名称“红地五星旗”改为“五星红旗”,并将原设计中的大五星中的镰刀斧头删去。关于五星红旗的象征说明,是根据毛泽东讲话记录写的;国旗制作说明由梁思成改写,胡乔木修改定稿的。
 

  而五星红旗的最初设计者,却是上海的一位普通市民曾联松。
 

  曾联松出生于浙江瑞安,少年时代酷爱书画,并写得一手好字,早年曾参加过“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上海解放前,曾联松在地下党外围组织的现代经济通讯社任秘书。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通讯社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新筹建的华东供销总社还没正式启动。这一个月,曾联松闲着,但从来也闲不住的他一直想干点什么。
 

  7月14日,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他照例拿起当天的《解放日报》,一则征稿启事引起了他的注意: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小组公开向全国征求国旗、国徽图案。
 

  他突然之间有了一种冲动:我能不能试试?但一瞬间,他又犹豫了。中国之大,人才之多,这样大的事能轮得上我吗?中南海此时正云集着一代大师徐悲鸿、田汉、贺绿汀等人,我又算什么?
 

  这时,曾联松的入党介绍人、大学老同学黄大明鼓励他说:“这件事很有意义,你应该努力去做。”老同学的话使曾联松备受鼓舞,他深知国旗对于正在寻求强国之路的祖国意味着什么。此后,他脑中便在时刻不停地构思着代表新中国的旗帜。
 

  启事对国旗图案设计提出4项注意,但如何做到既能表达多种特征,又能体现庄严简洁为主的要求呢?曾联松一进入具体构思,便感到这不是易事。10多天里,他时而浮想连翩,时而伏案涂画,废弃的图纸有一大堆。
 

  曾联松首先着眼于政权特征,要把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大救星、人民解放军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广大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这个意思在国旗上表达出来。为此,他设计以红色象征革命;以一颗内含镰刀斧头的大五角星象征共产党,象征人民军队;以4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每颗小星均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大星引导在前,小星环拱于后,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以五星结构象征政权特征的考虑定下以后,接着考虑如何表达中国特征。为简洁起见,力求寓意于五星之中。他将五星结体排成椭圆形,像海棠之叶,寓表疆土版图;4颗小星则兼指4,000年历史和文化;星呈黄色象征黄色人种。构思至此,他开始得意起来。
 

  最后设计五星在旗面上的位置。曾联松剪好大小五颗星,在旗面安排各种布局,注意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当安置到左上方时,顿感全局豁然开朗,眼前星辰金碧辉煌,神州河山辽阔。凝视着这个图案,他感觉庄严而显华丽,简明而具气势,顿时兴奋得手舞足蹈。
 

  图案画稿完成后,曾联松小心翼翼地把它装入信套,立即投寄给新政协筹备会。此时已是8月中旬。不久,他被组织上安排到华东供销合作事业管理局去工作,之后整天忙于事务,投稿一事便不放在心上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