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真相 >

美五星上将马歇尔调停中国内战失败内幕(4)

发布: 2012-06-08 11:21  | 来源:www.4908.com | 编辑:奇趣网 | 查看:

  短暂的英雄凯旋
 

  前景似乎一片乐观。马歇尔于1946年3月回国休假。他的归来,被《时代》视为英雄的凯旋。于是,在1946年3月25日出版的《时代》上,马歇尔成了封面人物:
 

  一位大家熟悉的高个子,轻快地走下从中国来的飞机舷梯,满脸风尘仆仆,也洋溢着耀眼的光彩。到这一时刻,美国特使马歇尔前往重庆再返回华盛顿,恰好差不多是三个月。
 

  走向等候着的妻子,他像孩子一样咧开嘴笑,亲切地吻了两下妻子,再依次与前来欢迎的人们一一握手。然后,他匆匆离去,坐上一辆黑色的长帕卡德轿车,向白宫汇报二战结束以来一个美国人所从事的最有意义的使命。
 

  他目睹了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备受战争折磨的国家,如今仍处在内战的边沿,他离开时,留下的不是和平,但已停战,仍存有希望。他在这一拯救工作中所付的努力,中国人会——的确是热诚地——感谢他。美国和世界应该感谢马歇尔所从事的相当重要的服务。这是美国的民主力量、原则、威信,在战后的一项重大事件中,第一次被用来作为建设和完善的模式。(《时代》,1946年3月25日)
 

  然而,《时代》的报道也意识到已达成的停战协定,基础是脆弱的。“危机在前”、“挑战在前”,这是《时代》谈及停战前景时使用的小标题。显而易见,卢斯的《时代》仍是站在支持蒋介石的立场上,看待马歇尔使命与中国前景的关系。对美国一直充满自信、自傲的卢斯,无疑更为看重美国介入中国事务、影响中国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时代》写道:
 

  三个月来,马歇尔发挥着一个强有力的友人的作用。在抵达华盛顿之后,在上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介绍自己完成的使命——其中只有一个词谈到他个人的作用:
 

  “中国人民正努力寻求全世界值得感激的合作,这一努力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他们的领导人推动每天的进展以达成协议……他们在成功地……结束敌意……并且已决定进行整编军队的事宜,进而重建一支国家军队。他们已同意获得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的民主。……”
 

  说到此,马歇尔停顿了,紧张地皱皱眉头,非常慎重地继续说道:“如果我们一定要获得和平——如果这个世界需要和平,就有充分理由说明为什么中国目前的努力必须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它有赖于其他国家的行动。如果中国被忽略,或者,如果一个计划是扼杀她目前的渴望,她的努力就将失败……”
 

  “我非常了解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主要兴趣,但我不敢肯定他们是否了解中国,或者说了解他们的政治领袖们,是否了解中国致力于团结和经济稳定的成功,对于美国所具有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几个月,对中国人民……包括对世界未来的和平都极为重要。”(《时代》,1946年3月25日)
 

  接下来的几个月真的很重要。中国局势很快急转直下,严峻的现实击碎了马歇尔的乐观与期待,更击碎了卢斯以及很多美国人的自信与自傲。当马歇尔于6月重新回到中国时,短暂的停战已经不可挽回地结束了。
 

  铩羽而归,黯然退场
 

  按照一般说法,内战爆发是以1946年6月26日中共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原部队成功突围为标志。虽然在马歇尔进行军事调解的同时,美方继续按照抗战期间的协议向国民党军队提供军援,并以飞机帮助运输国民党军队至各战略要地,这些做法,激怒了中共,也彻底终结了中共与美国的交往。
 

  马歇尔陷入了尴尬的两难困境之中。一方面,他不再被中共视为可以信任的朋友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被蒋介石所利用。《马歇尔传》写道:
 

  共产党责怪马歇尔。9月14日的延安广播攻击他没有反对“加剧的中国内战”,并宣称他的调解已失败。广播还声称马歇尔的威望已降至最低点,甚至他的公正性也成了问题。
 

  10月1日,他对司徒雷登说,他认为国民党是在利用他作为掩护,以继续进攻共产党。那一天,马歇尔致函委员长说,除非找到协议的基础以终止战争,他将向总统提议将他召回,美国终止其调停的努力。(《马歇尔传》,第133—134页)
 

  1946年11月16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在南京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宣布中共代表团将在日内返回延安。国共和谈最后一次、也是永远地关上了大门。 11月19日,周恩来等乘飞机返回延安。
 

  马歇尔也到了离开南京的时候了。1947年1月8日,他启程回国,铩羽而归。这一天,距1946年1月10日国、共签订停战协议一周年只差两天。一年的时光,在人们的期盼、乐观、失望、悲观、激昂、兴奋诸多情绪的变化替代中,就这样结束了。
 

  马歇尔个人的政治经历,却没有因离开中国而结束。相反,就在离开中国的第二天,他被杜鲁门任命为新的国务卿。新年之际出版的《时代》,也把马歇尔评选为1946年年度人物,一年之内,他两度成为封面人物。
 

  在中国失败而归的马歇尔,却在欧洲获得了巨大成功。1953年,他因在西欧实施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成功地使战后西欧经济得到复兴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位评奖委员说,这是诺贝尔和平奖第一次被授予一位职业军人,这样做,不是奖励他的军事功绩,而是奖励他为和平事业所做的工作。马歇尔在演讲中说:“对于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位军人,有相当多的议论。这些议论显然很能影响其他人,但对我则恐怕就没有什么影响……经常摆在我面前的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战争费用的分类账目,支撑它的则是墓碑。这一切激励着我去寻找某种途径或方法,以避免另一场战争灾难。”
 

  这番话,为欧洲而讲,而非中国。
 

  马歇尔从中国黯然退场,正是美国多年来对华政策彻底失败的标志。随着马歇尔使命失败,随着中共取得胜利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自1900年义和团运动以来,在政治、外交、传教、教育、文化、军事诸多领域苦心孤诣经营的一切,它曾经具有的对中国的重要影响,将化为一片云烟,尽然散去。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欲与苏联在中国争夺影响力的美国,这一次败在了苏联手下。几年后,共产党中国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因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而愈演愈烈,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苏交恶之后才开始发生微妙变化。1969年,中国与苏联因珍宝岛领土之争而发生军事摩擦,中苏关系一时间剑拔弩张,中国与俄国以及苏联之间存在过的诸多历史纠葛,也于此时重新成为舆论的焦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与美国恢复往来的可能与努力,终于浮出水面。
 

  1972年,尼克松总统历史性地访问中国。在北京机场,他走下舷梯,远远地将手伸向伫立一旁欢迎他的周恩来总理。此时,距1946年马歇尔的离去,已然过去二十六年。当年被翻过去的一页,在世界注目下,重新翻开。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