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真相 >

失马又重病:邓小平的长征路怎么挺过来的(2)

发布: 2012-02-27 15:30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主力集结达10万余人,力量大为增强,可内部却波澜迭起。张国焘自恃兵强马壮(时有8万余人),不同意中央占领川、陕、甘的“北上”方针,主张红军南下成都或西进西康。在红军“北上”与“南下”的严重分歧面前,毛泽东同张闻天,周恩来等一道,为维护红军团结与统一,一方面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一方面作了组织上的某些让步,在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上任命张国焘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但张国焘仍不满足,不断制造事端,要挟中央。
 

  1935年9月,当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到达阿坝后,借口涨水停止向毛泽东等率领的右路军靠拢,并背着中央,密电右路军政委陈昌浩率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毛泽东从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外获悉电文后,当机立断,即率红一、三军团迅速脱离险区,先行北上。当四方面军有人主张武力追拦时,徐向前坚决表示“哪有红军打红军的”,维护了红军的团结。中央红军到达俄界后,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报告和意见,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并组编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迅速率军北上。
 

  这时,张国焘仍然一意孤行,力主南下,攻击中央“秘密出走”,并于10月5日在卓木碉“另立中央”,自封“中央主席”,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的党籍”,公开打出了分裂主义的旗帜。红四方面军因南下伤亡很大,减员过半,到甘孜时只剩4万余人,张国焘的“南下”行动严重受挫。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抵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中央机关移驻瓦窑堡。为了适应以“一二·九”运动为标志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迅速高涨的形势,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报告,并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张闻天在会上作了政治形势与策略问题的报告,并于25日通过了由他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政治报告。
 

  毛泽东在这个报告中,系统地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和革命急性病倾向,全面地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强调了党和红军在统一战线中的重要领导作用,提出了将“工农共和团”改为“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从而在理论上、策略上解决了党在遵义会议上来不及解决的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
 

  为了以实际行动表明红军抗日的决心,贯彻瓦窑堡会议的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实行“东征”,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抗日先锋军从1936年2月20日开始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并逐步向接近抗日前线的华北地区进军,以便与日军作战。
 

  邓小平随抗日先锋军东征。梁必业将军回忆这段经历时说:
 

  在东征途中,我们宣传部在小平同志的带领下,一路宣传,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宣传抗日。我们还要做敌军工作和俘虏工作。小平同志在东征途中还亲自编写宣传提纲和教材。小平同志写东西快,大家形容他写东西是“倚马可待”。有一次朱瑞主任催他写一个连队讲话材料,他说:“这个好办。”马上找来一张纸,用一支铅笔,没有桌子,就在膝盖上写,很快就写好了。这也就是他的特点。
 

  红军抗日先锋军在东征中受到蒋介石、阎锡山的重兵拦击,为避免内战,是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红军部队撤回陕北,结束东征。
 

  东征归来后,邓小平接替罗荣桓,担任红一军政治部副主任,分管党的组织、宣传和教育工作。
 

  张国焘在南下破产、西进失利的情况下,经过朱德、刘伯承、徐向前和共产国际代表张浩的团结、争取工作,被迫于1936年6月6日宣布取消他另立的“中央”,率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红军总部北上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1936年9月,在西康甘孜会师的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到达陕、甘边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派邓小平等前去迎接、慰问,传达中央瓦窑堡会议精神,受到部队的热烈欢迎。
 

  是年10月22日,红二、四方面军到达静宁将台堡,红一方面军派左权、聂荣臻、邓小平等前去迎接,同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等会面。红一方面军赠送红二方面军二十头牛,两千只羊,数万斤粮食,两万斤羊毛,数百张羊皮,两台缝纫机,慰劳红二、四方面军战友。
 

  至此,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陕北会宁地区胜利会师,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长达两年之久的长征宣告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毛泽东同张闻天、周恩来等一道,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洞察局势,明察秋毫,正确、稳妥地处理西安事变,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促成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以抗日为前提的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邓小平在此时大病一场,得了严重的副伤寒。他在重病昏迷的状态中听说事变的发生,幸得战友们的相救相助,在生命垂危中“缓过劲来”。邓小平后来回忆说:那次病得很重,差点死掉。
 

  但邓小平跟着毛泽东,从瑞金到陕北,在长征中一步一个脚印,战胜了困难和疾病,毕竟挺过来了,成为走完长征的胜利者。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