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宇宙奥秘 >

700光年外发现类地行星:原被认为不可能存在

发布: 2013-11-02 19:36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艺术示意图:系外行星Kepler-78b以及它围绕运转的恒星
艺术示意图:系外行星Kepler-78b以及它围绕运转的恒星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本周,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一颗地球大小的岩石质系外行星,这是迄今被精确测出大小的最小的系外行星。然而,由于这颗行星被高温笼罩,它并不能成为我们预想中的第二个地球。并且更加让人困惑的是,天文学家们认为这颗距离地球大约700光年的行星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这颗行星编号Kepler-78b,看编号便知其最早是由美国宇航局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最先发现的。测量显示其直径大约比地球高出20%左右,达到约9200英里(约合1.48万公里),而质量则几乎是地球的两倍。
 

  借助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地面望远镜,两个独立的研究组利用其围绕运转的母恒星的引力“晃动”效应确认了这颗行星的质量和密度,恒星的这种晃动是由于围绕其运转的行星的引力作用导致的。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了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然而不幸的是,Kepler-78b并非我们期盼中的地球2.0,这是因为这颗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距离实在太近,距离仅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左右,因此这颗行星上的一年长度仅有大约8.5小时左右。
 

  这项研究论文的合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天文学家约希·维恩(Josh Winn)表示:“从其质量和大小上来看,这颗行星与地球相似,但如果考察其温度状况,它就和地球完全大相径庭了,其表面温度至少要比地球高出2000摄氏度。”他说:“这是通向最终找到真正的地球2.0道路上的重要一站。”
 

  然而天文学家们仍然对这颗新发现的行星充满疑惑,他们困惑的问题在于:根据现有的行星形成理论,这样一颗行星根本就不应该能在如此接近恒星的地方形成,就连其形成后再迁移到目前位置上也不太可能。
 

  另一位研究的论文合著者,来自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大卫·莱森(David Latham)表示:“这颗行星是一个谜,我们不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或是如何抵达今天它所在的位置的。我们唯一确信的是它将不会永远都待在那里。”
 

  现在天文学家们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一方面他们不相信系外行星Kepler-78b形成于目前的位置上,因为那样的话在早期的时候它就会被年轻时期,体积更大的母恒星吞噬了;但与此同时这颗行星也不太可能是在更外侧的区域形成之后再迁移到目前所在的位置上的,因为那样的话它应该会被直接牵引并直接撞向恒星才对。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行星科学家德雷克·戴明(Drake Deming)对此评论说:“对于这颗行星究竟是如何进入目前其所在的8.5小时周期轨道的原因尚不清楚。出去其它一些听上去不太可能的理论假设,一种观点是认为这可能是一颗气态巨行星解体之后残留的内核。”
 

  由于这颗行星拥有迄今观测到距离恒星最紧密的轨道,因此研究人员确信这颗行星已经时日无多。来自恒星的强大引力最终将让其进一步靠近恒星,最终在大约30亿年之后,这颗行星将会整个地被恒星吞噬。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