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秘珍妃之死:谁才是下令处死光绪宠妃的主谋?(4)
临危大冲撞 当事人崔玉贵的说法尤为珍贵,值得详尽征引: 七月二十日那天中午传完膳后,老太后有片刻的漱口吸烟的时间,……就在这时候,老太后吩咐我,说是要在未刻召见珍妃,让她在颐和轩候驾,派我去传旨。 我就犯嘀咕了,召见妃子例来是两个人的差事,单独一个人不能领妃子出宫,这是宫内的规矩。我想找一个人陪着,免得出错。 未刻,指下午一点至三点钟。崔玉贵虽奉了懿旨,还是找到管派差事的陈全福商量,陈全福让他带上在颐和轩管事的王德环。然后: 我们去的时候,景祺阁北头的东北三所正门关着,我们敲了门,告诉管门的一个太监,请珍小主接旨。珍妃在接旨以前,是不愿意蓬头垢面见我们的,必须给她留下一段梳理工夫。由东北三所出来,经过一段路才能到颐和轩。我在前边引路,王德环在后面伺候,我们伺候主子,向例不许走甬路中间,一前一后在甬路两边走。小主一个人走在甬路中间,一张清水脸儿,头上两把头摘去了两边的络子,淡青色的绸子长旗袍,脚底下是普通的墨绿色的缎鞋(不许穿莲花底),这是一幅戴罪的妃嫔的装束。她始终一言不发,大概也很清楚,等候她的不会是甚么幸运的事。 到了颐和轩,老太后已经端坐在那里了。我进前请跪安复旨。说,珍小主奉旨到。我用眼一瞧,颐和轩里一个侍女也没有,空落落的只有老太后一个人坐在那里,我很奇怪。 珍小主进前叩头,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头听训。这时屋子静得掉地下一根针钱都能听得清楚。 老太后直截了当地说,洋人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槽槽,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受到污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话说得很坚决。老太后下巴扬着,眼连瞧也不瞧珍妃,静等回话。 珍妃愣了一下说,我明白,不曾给祖宗丢人。 太后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说,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就这几句话戳了老太后的心窝子了,老太后马上把脸一翻,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说,我没有应死的罪! 老太后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也得死! 珍妃说,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 太后说,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里头去,来人哪! 就这样,我和王德环一起连揪带推,把珍妃推到贞顺门内的井里。珍妃自始至终嚷着要见皇上!最后大声喊,皇上,来世再报恩啦! 尽管以上都是金易先生听荣宫女所述,他又是多年后凭追忆写成文字,但我们结合太监唐冠卿、王祥等人的说法,基本能够确定,这应该就是珍妃“落井”的最终真相。而且可以得知,光绪帝、隆裕皇后等人肯定不在现场;“落井”的时间,不是慈禧离京出走的当天,而是前一天即庚子年(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下午。 谋杀非误杀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慈禧将珍妃置于死地,是否只是一时起念、事出偶然呢?因为日后慈禧曾说过,起初并没有存这个心,只在气头上讲,不听话就把她扔到井里去,是崔玉贵逞能蛮干,所以每次看见崔就生气、伤心。故“西狩”回来后不久,崔玉贵即被撵出了紫禁城。 但崔玉贵本人可不这么想: 我敢说,这是老太后深思熟虑要除掉珍妃,并不是在逃跑前,心慌意乱,匆匆忙忙,一生气,下令把她推下井的。 我不会忘掉那一段事,那是我一生经历的最惨的一段往事。回想过去,很佩服二十五岁的珍妃,说出话来比刀子都锋利,死在临头,一点也不打颤。“我罪不该死!皇上没让我死!你们爱逃跑不逃跑,但皇帝不应该逃!”这三句话说得多在理,噎得老太后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只能耍蛮。在冷宫里待了三年之久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了不起。 ……把珍妃推到井里的事,洋人是都知道的,为了转转面子,就将罪扣在我的头上了。这就是老太后亏心的地方。说她亏心并没有说她对我狠心,到底还留我一条小命,如果要拿我抵偿,我又有甚么办法呢?想起来,我也后怕。 荣宫女对此的看法则是: 我们对清代宫廷的事,不可能十分了解,但大致可以推想得出来。当时宫里后妃论聪明才智,有政治头脑的,可以说非珍妃莫属了,将来宠擅六宫,是绝对无疑的。但她与老太后政见不合,留下来终成祸患,一有机会,(老太后)非置之于死地不可。俗话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预先砍去光绪皇帝的左右手,免得慈悲生祸患,老太后对这件事是预谋已久的。我赞成崔玉贵的话,绝不是临跑前仓促之间的举动。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与光绪帝返回北京,追封珍妃为珍贵妃,并将尸体从井中捞出,葬在北京西直门外的田村。1915年3月,珍妃棺椁移至梁各庄行宫暂安。同年11月,以贵妃葬仪,安葬于离光绪崇陵仅一公里的崇妃园寝。 (董建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专治清代政治史) |
- 清朝最后一位被凌迟处死的罪犯
- 石达开惨死谜案:太平天国石达开为何被凌迟
- 光绪宠妃珍妃死亡之谜:是否是投井自杀?
- 揭开光绪死因之谜 究竟是病死还是被毒死?
- 清人学英语:光绪每天4点开练但口语糟糕
红卫兵有多嚣张:连宋庆龄的头发 | |
宋庆龄 本文摘自《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作者:黄峥 出 |
“浓墨宰相”血染成 刘罗锅才是 | |
《宰相刘罗锅》里,刘墉智斗和珅乾隆,巧妙地制止了文 |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