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真相 >

辛亥伊犁起义:击碎清廷西迁梦

发布: 2015-08-06 10:34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伊犁起义领导成员(前左一为冯特民,左四为杨瓒绪)
伊犁起义领导成员(前左一为冯特民,左四为杨瓒绪)

 

  比起无缝天衣,历史更像一件线头四伏的粗针毛衣,随手一抽,小则窟窿,大则解体。
 

  书生将军志锐,就是这样一个线头。
 

  后人只记得他的风雅,清宫剧里,他是珍妃那个会作诗、长得帅的堂哥;敌人却曾欣赏他的才干,一个月处理中俄边境纠纷1700件,效率可鉴忠心。
 

  百首悲凉诗词,一个无解问号,是他留给后人的“遗产”。
 

  假如事态合他心意发展,则宣统能否成功西迁?假如西迁成功,则共和地图是否难以圆满?继续抽丝剥茧,中国会否再现割据偏安?小皇帝在西北,身旁肱骨重臣志锐再以熟悉的邻国彼得大帝事迹教育之,他的成长会不会改变时代?……
 

  大厦将倾,志锐不信,信也不服。1911年2月19日的一纸调令:“调杭州将军志锐为伊犁将军,调伊犁将军广福为杭州将军”,如同冬日艳阳,被他看做上天赐予的绝处逢生。
 

  西行路上,志锐与新疆巡抚袁大化、前任陕甘总督升允、时任陕甘总督长庚秘密制定了一个惊天阴谋。在他们的意念里,旧政权若得埋伏边疆,或可进化,至少也能伺机。假如“四人帮”得逞,历史会如何改写?
 

  然而,历史却没有给线头机会。
 

  一张路线图,四个“好干部”

  朋党生平,皆可闻慷慨悲歌之声。
 

  袁大化,曾杀贪污犯外甥以推新政;辛丑条约订后,沙俄仍思盘踞东北,他设伏尽歼叛国匪徒,与俄酋周旋不屈。
 

  升允,曾拨库银两万两扩建大学堂,工程告竣,超支万余两,亦令尽数冲销;尽管受德国使臣威胁,他仍力争陕西自办延长石油矿。
 

  长庚,曾任伊犁将军,“时伊犁当大乱后,万端待理,长庚至,多所规画”。他收回了被俄强租10年的巴尔鲁克山地区,这是清廷对外交涉中极鲜见的光荣一页。
 

  京、陕、甘、新、蒙。一张撤退路线图,几个战略根据地。“万一清廷危急,联络新、甘、内蒙为一气,拥宣统西迁,暂谋偏安,徐图恢复”,行动的重要一棒交给坐镇伊犁的志锐。
 

  志锐接调令即从杭州启程赴京,与摄政王恳谈盘桓数月。而从北京赶往伊犁只用了不到四个月,不及中央所给期限的一半,内心热切可见一斑。
 

  甲午战争爆发,时任礼部右侍郎的志锐参劾主和军机大臣孙毓汶,并求编练新兵。光绪命其赴热河练兵,不到一个月,注定成为敌后斗争牺牲品的“珍妃哥”被贬至蒙古一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做参赞大臣。依旧书生意气,五次上书纵论西北边务,又惹慈禧厌烦,再贬伊犁索伦营任领队大臣。
 

  官越做越小,路越走越远。不难理解志锐对本次调令的感怀,勤王的想法彻底占领灵魂高地。10月抵伊犁,接印不过10余天,志锐听闻湖北变起,私下对家人讲,“此次之变,恐不如广州、安徽之易平,满洲人或无死所矣!”
 

  为防伊犁革命,志锐下令封了“讥弹时事”的《伊犁白话报》。对最有造反苗头的新军,他抢先下手。借新军和武备学堂学生斗殴事件,下令收缴武器,解散新军,遣返户籍。非但不发盘缠,他还要求官兵将所穿皮衣皮裤全部缴回存库。各方苦求下,他暗度陈仓,在返家途中设卡以武力强迫新军脱下冬装,官兵要么冻死荒野,要么坐困城内。
 

  对新军协统杨缵绪,因是湖北都督府参谋部副部长杨开甲的胞弟,志锐也做了“有罪推论”。
 

  一番疯狂清洗,将整个伊犁新军混成协“渡”到了河对岸。曾被《伊犁白话报》主笔冯特民“苦劝三日夜,坚不肯从”的杨瓒绪,最终倒向革命。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推荐
精彩推荐
“浓墨宰相”血染成 刘罗锅才是
《宰相刘罗锅》里,刘墉智斗和珅乾隆,巧妙地制止了文
红卫兵有多嚣张:连宋庆龄的头发
宋庆龄 本文摘自《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作者:黄峥 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