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野史逸闻 >

野史乱弹:乾隆宠信和珅是因为同性恋(2)

发布: 2011-07-11 09:15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董贤不仅长得像个美女,“性柔和”、“善为媚”,言谈举止也十足像个女人。哀帝很宠爱他,“出则同车,卧则同榻”,这以后的官衔,可不是连升三级,也不是节节高升,而是拜他为大司马。“大司马”是什么官儿?在西汉,大司马是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员,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代和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可以说,不到二十岁的董贤,就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情之切,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就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成语“断袖之癖”,就是源出于此。
 

  元寿二年(前1),匈奴单(chán蝉)于来朝,宴会上看见大臣中的董贤最年轻,觉得奇怪,就询问传译,也就是翻译官。哀帝令传译回报:“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单于信以为真,还恭贺朝廷得到了贤臣呢。
 

  哀帝居然还想把帝位传给董贤,在一次宴会中,笑着对董贤说:“吾欲法尧禅舜,何如?”中常侍王闳劝谏哀帝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哀帝默然不语,从此冷落了王闳。
 

  董贤的宅邸也是哀帝特命建造的,就筑在宫城北门旁边,收有无数珍宝,富丽奢华,可以和皇宫媲美。哀帝还经常把皇家的珍宝拣最好的送给董贤,一个月赏赐,常达巨万。
 

  哀帝还下令在为自己修筑的陵墓“义陵”旁边,为董贤另建一墓,以求实现“生则同床,死则同穴”。董贤墓内设许多房屋,并筑一地道和义陵相通,以便死后也能常相往来。为此引起了大臣们的反对,认为皇上对董贤的封赏太过分了。哀帝一意孤行,当然不听。
 

  元寿二年六月,二十六岁的哀帝突然病死。太皇太后让“外戚”王莽出来主持朝政。王莽极力反对董贤,把他赶出宫去。又以董贤年轻为由,罢去他的大司马官职。董贤知道哀帝一死,自己失去了靠山,即将大祸临头,当天就和妻子一起双双自杀,年仅二十二岁。董贤死后,财产全部被没收,把他的家属全部充军流放。王莽还疑心董贤假死,派人开棺验尸。在抄没董氏财产的时候,单是铜钱,就有四十三万万,超过了当时皇家的库藏。
 

  所有这一切,不是都像乾隆皇帝跟和珅的关系么?
 

  哀帝和董贤,是公开的同性恋;那么,和珅是不是乾隆的“嬖(bì闭)臣”呢?
 

  是啊,和珅也是个美男子,进宫当侍卫的时候,只有二十一岁,正是一个标准的“嬖臣”。但是乾隆皇帝呢?他比和珅整整大四十岁,可已经是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了喔!
 

  不过乾隆有高明的宫廷御医给他配制补药,精力旺盛。从现在能找到的太医院札录来看,乾隆的养生之道,除了骑射习武的体格锻炼之外,就是药补和食补。他每天都要噙服少许上好野山参,还常饮药酒(这些酒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一种酒,制作过程中甚至还要埋在深山古松之下若干年),常服补品。在他常吃的小食品中,很多食物的配方都是遵循养生的原理制作的,其中很多甚至是他亲自配制的。流传到今天的,有一种八珍糕,其中的八种成分,都是味道又好又强身祛病的东西,如莲子、茯苓、薏米之类。
 

  因此,乾隆年过七十,除了后宫有嫔妃四十多人之外,每次“下江南”,依旧寻花问柳,到处留情;据此我们不能以他年龄“偏大”对他的性功能加以否定。于是小说家们发挥想象天赋,又给乾隆与和珅的同性恋找了一条“两世姻缘”的依据:说和珅原来是雍正的爱妃转世,和乾隆皇帝本来就有“宿缘”。
 

  咱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是怎么编的。
 

  乾隆是二十五岁那年登基的。说是他将近二十岁的时候,有一次经过父皇雍正的妃子马佳氏身边,看见她正在对镜梳头。青年乾隆出于“游戏之心”,居然从后面捂住了她的眼睛。马佳氏吃了一惊,不知道身后是皇子,顺手拿起梳子向后边打去,正中乾隆的额头,当时就流出了血来。
 

  下面的情节,又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说:正好皇后从这里经过,亲眼看见了这一场“闹剧”;另一个版本则说:第二天,皇后看见乾隆的额头上有伤痕,就逼问原因,乾隆居然说出了经过,于是皇后大怒,认定是马佳氏在“调戏”太子,立刻传下懿旨,把马佳氏赐死了。
 

  下面的故事,也有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说:年轻的乾隆非常害怕,想为马佳氏辩白,但是又不敢去对皇阿玛或皇额娘说。想来想去,没有办法。后来他跑到书房,用手指头蘸上印朱,这才跑到马佳氏的寝宫。看见她已经上吊,不过还没有气绝,就在妃子的颈部点上了印朱,祝祷说:“是我害了你!如果你的芳魂有灵,咱们二十年后再相见吧!”
 

  另一个版本则说:青年乾隆赶到马佳氏的寝宫,马佳氏已经气绝身亡。于是青年乾隆自己咬破了中指,把血点在马佳氏的眉心中,然后说了上面的那一句话。
 

  下面的故事就差不多了:乾隆终于注意到,和珅不但和死去的马佳氏长得十分相似,而且颈部或眉心居然还有一颗红痣,一算和珅的年龄,正好是马佳氏死去二十年之后出生(乾隆因开玩笑害死马佳氏的时候是二十岁,和珅出世的时候乾隆四十岁,六十岁的时候见到了和珅)。于是,乾隆就认定和珅是马佳氏的“后身”了,对他另眼相看,也就在不言之中了云云。
 

  这样编故事,当然是言情小说家的拿手好戏。这种“前身后世”的迷信故事,在今天大概不会有太多的人相信了,但是在封建迷信盛行的清代,相信的人一定还是很多的。
 

  最不能理解的是:一向以崇尚科学、不讲迷信的西方人,居然也会采纳这个纯粹属于迷信的、荒诞不经的故事。例如法国人佩雷菲特在他所著的《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中,就完全接受了中国人编造的这个故事。他的这本书,号称取材于乾隆年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等人来华“觐见”的日记,还参考了许多清廷文件;难道清廷的官方文件中,也有这样荒诞不经的记载么?
 

  这个故事,即便除去迷信的“转世”之说,故事本身,就不值一驳。下面略举数条:
 

  第一,故事中的青年弘历,已经或将近二十岁了,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成年人”,不是七八岁、十一二岁“无知”的童稚。当时他虽然还没有被公布是太子的身份,但是皇子的身份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大小伙子,而且是皇子的身份,他能和父皇的妃子开这样的玩笑么?即便马佳氏不是妃子,而是一个宫女,囿于皇子的身份,他也不敢这样做吧?
 

  第二,马佳氏是个皇妃,不论是不是雍正的“宠妃”,她一定住在单独的寝宫里,有许多宫女、嬷嬷侍候着。梳妆打扮,都有专职的人,不用自己动手。她会像小家碧玉那样,一个人坐在窗前自己梳头?房间里进来人了,居然不知道?
 

  第三,清廷后宫中的规矩非常严格,二十岁的皇子,根本不可能“一个人”随便到皇妃的寝宫中走动。即便有事情需要走动,皇子必然带着小太监,妃子的宫门口也有守门的小太监,身边必定也有宫女,不可能让青年弘历到处乱闯,更不可能对皇妃“越礼”胡作非为的。
 

  第四,皇后出门,比皇子的排场更大,特别是皇后到妃子的寝宫中来,非比一般,怎么能让她亲眼目睹皇子和妃子的打闹?
 

  第五,即便以上事件都出于阴差阳错的“偶然”,青年弘历确实让父皇的妃子用梳子砍伤了,皇额娘询问,他不会编个瞎话,说自己碰伤、刮伤啊?非得自己招认是和皇妃“开玩笑”被皇妃打伤的?这样做,不等于是告发了皇妃,也告发了自己么?
 

  第六,妃子被皇后赐死,按照宫中的规矩,必定要派大太监“监督执行”,不可能让马佳氏一个人自己在房间里上吊的。在事情发生、皇后已经大发雷霆这样的前提下,不要说弘历不可能抽身去看马佳氏,就是他真的想去,也已经是身不由己,无法行动了。
 

  像诸如此类的漏洞,要找还有许多。总之一句话,编造这个故事的人,绝对是个平民百姓,也许就是个说书艺人,根本就不了解宫廷里面的规矩和日常生活规则。他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逻辑来推理皇宫里面的事情的,所创造出来的故事,和真实世界根本就是南辕北辙,牛蹄子两掰着。
 

  因此,和珅是马佳氏转世一说,可以完全排除。甚至连乾隆宠信和珅是因为两个人有同性恋关系,也应该排除。

顶一下
(3)
75%
踩一下
(1)
25%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