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古重大事件:南澳I号惊喜发现新船舱(2)
5 探寻秦人先祖足迹取得进展 “从已经取得的考古成果看,李崖遗址可能是秦人先祖非子封邑之所在。”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队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说。 参与早期秦文化考古的专家透露,甘肃清水李崖考古为中国探寻秦人先祖足迹提供了重要线索。李崖遗址位于甘肃省清水县城北侧樊河西岸和牛头河北岸交汇处的台地上。2009年至2011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这一遗址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10余座西周中晚期的墓葬及30余座周代灰坑的发现是李崖遗址考古的主要收获之一。其中,墓葬考古中专家发现,这批墓葬为东西向,直肢葬,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高等贵族墓葬习俗一致,部分陶器具有显著的商式风格。 据此推断,这批墓葬很可能是早期秦人嬴姓宗族的遗存,疑与非子有关。赵化成介绍,目前尚未发现夯土居址和较大型的有铜器出土的墓葬,因而李崖遗址是秦人先祖非子封邑只是推断,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资料来证明。 6 中国在北宋时期已存在慈善机构 河北省邯郸市文物部门对磁县一处北宋时期贫民“公墓”研究考证后认为,北宋时期,我国已有福利慈善机构的存在。这也为研究宋代社会下层贫民生活以及国家的救助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据介绍,在古代,统治阶级为了实行仁政,通常会设立一些福利慈善机构来缓和社会矛盾。北宋政府也非常重视风俗教化功能,官方福利慈善事业比较发达。 北宋时期,宋国与元、金战乱频仍,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战乱中多有客死他乡无人认领的尸体,也有因家贫而无力丧葬者。为安葬这些死者,北宋朝廷专门设置“漏泽园”,来收殓无人认领的无主尸体或者因家贫无力埋葬者,集中埋葬。因此,“漏泽园”就是国家安葬贫苦者骸骨的公共墓地。 在文物普查中,邯郸市文物部门在这个市磁县发现了一处埋葬因战乱、饥荒而死亡的北宋时期贫民的“公墓”。这一“公墓”位于磁县观台,南北长约10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墓葬多为竖穴土坑墓,且密度较大。 发掘的墓葬内都有墓志,墓志铭中有顺序编号、死者和有关家属姓名,以及葬埋日期等内容。 7 世界稻作起源地或在湖南常德 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何地?这一直是考古学的重要难题,国际学术界也存有争议。22日下午,在常德临澧杉龙岗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多粒距今约8000—9000年的碳化稻谷被发现,或将为解开世界难题提供重要依据。 杉龙岗遗址位于湖南常德临澧县新安镇杉龙村,地处澧阳平原澧水与澹水之间,距临澧县城约37公里。遗址发现于2005年,是一处面积较大的新石器前期遗址。今年11月1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和波士顿大学联合对杉龙岗遗址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尽管发掘工作才刚刚开始,但目前已经成果颇丰。杉龙岗遗址现场出土了大量陶器和支座,还发现了多粒碳化稻谷。“探方里的发掘器物堆积非常丰富,包括陶器、石器和柱洞,还发现了很多动物骨骼和稻谷种子。我们可以推断,这在8000年前是一个生活场所,那时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水稻。但这些水稻到底是野生还是人工栽培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李意愿说。 8 中国细石器技术两万年前曾被引入日本 中日考古学者通过共同研究发现,距今两万年前,中国华北的角锥形细石核技术曾传播至日本九州地区,该发现为研究中日古代文化交流提供了最新证据,其成果在近期出版的日本《旧石器研究》杂志上发表。 中国华北的角锥形细石核技术形成于2.5万年至2万年前,韩国和日本本州岛的该类技术均不早于这一年代。学者们结合石料类型和其他因素综合判断,认为中国华北细石器技术曾经朝鲜半岛传播到日本九州地区,在这一过程中,角锥形石核技术被优先地吸收到该地的细石器文化之中。但两万年前的石器技术是怎样“远渡重洋”传入日本的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占扬研究员解释说,两万年前,随着末次冰期造成的海平面下降,在今天的渤海湾、黄海和东海等地区形成了陆地,这就使得中国华北的细石器技术经由朝鲜半岛向日本传播成为可能。 |
- 秦汉栎阳城考古新发现
- 以色列北部发现约2500年前波斯古城遗址
- 陕西陶渠遗址发现8座“甲”字形大墓
- 研究人员发现3000年前青藏高原奶制品消费证
- 湖北西部秭归盆地首次发现侏罗纪中期恐龙足
- 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2.44亿年前“奇异罗平
- 江西首次发现4.38亿年前最古老真盔甲鱼类
北美发现如食肉恐龙化石同家鸡一 | |
可能的复原形象 小恐龙的脚趾化石 据国外媒体报道,加 |
机器人探秘大金字塔密道发现神秘 | |
背负直径8毫米摄像机,皇后墓室密道现神秘符号 进入大 |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